正文 第18章 補陽(1)(1 / 3)

補脾陽、胃陽

飴糖

【別名】膠飴、糖稀、白飴糖。

【產地】全國各地均有生產。

【季節】一年四季均可生產。

【性味】性溫,味甘。

【歸經】入脾、胃、肺經。

【功效】補脾益肺,補中緩急。

脾胃陽虛:症見畏寒肢冷,納食減少,脘腹冷痛,氣短乏力,麵色蒼白,咳嗽無痰,聲音低啞,脈緩弱或沉而細弱。常見於慢性胃炎、消化道潰瘍、胃腸功能紊亂、慢性腸炎、潰瘍性結腸炎、慢性肝炎、營養不良性水腫等。

1.小建中湯

原料:飴糖18克,大棗15克,白芍12克,生薑9克,桂皮6克,甘草3克。

用法:大棗、白芍、生薑、桂皮、甘草加水7升,煮至3升,取汁加飴糖後再以文火煎溶,分兩次溫服。

功效:溫中助陽,調和肝脾。適用於脾胃陽虛所致裏急腹痛,喜溫喜按,氣血不足,心悸不寧。

2.大建中湯

原料:飴糖18克,人參9克,幹薑5克,花椒3克。

用法:人參、幹薑、花椒加水4升,煮至2升,去渣取汁,加飴糖後再以文火煎溶,溫服。

功效:益氣補中,健脾溫陽。適用於脾胃陽虛所致腹痛,嘔吐,不欲食諸症。

3.飴糖芍藥湯

原料:飴糖30克,白芍15克,甘草3克。

用法:先將白芍、甘草加適量水煎30分鍾後,濾渣取汁,再加入飴糖,煮至其溶化。適量溫服。

功效:溫中補虛,緩急止痛。適用於脾胃陽虛所致的消化道潰瘍等。

4.飴糖紅茶方

原料:飴糖15~25克,紅茶1~1.5克。

用法:紅茶加沸水200~300毫升,浸泡5分鍾;飴糖放在另一杯中,加沸水100毫升,攪拌,待其溶解後,倒入泡好的紅茶,攪拌均勻即可。每日1劑,分2~3次飲服。

功效:補中益氣,健胃潤肺,滋養強壯。適用於脾胃陽虛所致的咳嗽、慢性肝炎等。

5.飴糖幹薑止咳方

原料:飴糖、幹薑各80克,豉30克。

用法:幹薑搗碎成末;豉加200毫升水,煮沸3次後,濾渣取汁,加入飴糖,待其溶化後,再加入幹薑末即可。分3次服完。

功效:補中益氣,健胃潤肺。適用於脾胃陽虛所致的咳嗽等。

幹薑

(1)脾胃虛寒:症見寒飲咳喘,形寒背冷,痰多清稀,寒嘔冷瀉。多見於風寒感冒、慢性胃炎、胃下垂等。

(2)寒濕困脾:症見嘔吐吞酸,腹脹腹痛,食少便溏,泄瀉水腫,小便短小。多見於腹水、急性腸炎、病毒性肝炎、營養不良性水腫、妊娠水腫等。

【別名】幹生薑、白薑、均薑。

【產地】四川、貴州、福建等地。

【季節】10月下旬至12月下旬挖取,曬幹或低溫幹燥。

【性味】性熱,味辛。

【歸經】入脾、胃、心、肺經。

【功效】溫中逐寒,回陽通脈。

1.甘薑苓術湯

原料:幹薑、茯苓各60克,甘草、白術各30克。

用法:以上各味藥加水5升,煮取3升,分溫三服。

功效:溫中散寒,健脾滲濕。適用於腰中冷痛感困重,小便自利,口不渴,舌質淡,苔白而潤,脈沉細而緩。

2.黨參幹薑公雞湯

原料:公雞1隻,黨參30克,幹薑10克,草果3克,陳皮、桂皮各5克,胡椒粒10粒,鹽少許。

用法:公雞去毛、去內髒,洗淨後放入鍋中,再放入其他材料,加入適量水後,煮至雞肉軟爛即可。

可佐餐食用,吃肉喝湯。

功效:溫中散寒,健脾理氣。適用於脾胃陽虛或氣虛受寒所致的不思飲食,胃脘及腹部隱痛。

3.補氣消食散

原料:幹薑200克,黨參60克,炒白術、茯苓50克,砂仁、白豆蔻、枳殼、厚樸、廣木香各30克,甘草20克。

用法:將上述所有藥材共研成細末,混合均勻後,衝入開水,待溫後加蜂蜜100克,一次灌服。每日1劑。

功效:溫中散寒,健脾理氣,消食導滯。

4.幹薑大棗湯

原料:幹薑15克,花椒6克,大棗10枚,紅糖30克。

用法:幹薑、大棗、花椒洗淨,同入砂鍋,加水適量煎沸25耀30分鍾,取汁入紅糖即成,溫服。每日2劑。

功效:溫中散寒,健脾燥濕。尤其適用於寒濕凝滯型痛經,症見手足厥冷,得熱痛減。

5.幹薑粥

原料:幹薑3克,高良薑5克,粳米100克。

用法:加水適量,煎幹薑、高良薑至沸約半小時,取汁去渣,入粳米同煮至粥熟。早晚服食。尤以秋冬季節為宜。

功效:溫補脾胃,散寒止痛。適用於脾胃虛寒所致心腹冷痛,嘔吐,嘔逆,泛吐清水,腹瀉。

脾胃虛寒。症見寒飲咳喘,形寒背冷,痰多清稀,寒嘔冷瀉,食欲不振。多見於慢性胃炎、胃下垂等。

【別名】紅棗、幹棗、良棗。

【產地】山西、河北、四川、貴州。

【季節】秋季采收。

【性味】性溫,味甘。

【歸經】入心、脾、胃經。

【功效】溫脾補陽。

大棗

1.黃芪建中湯

原料:黃芪30克,芍藥18克,桂枝15克,生薑9克,大棗6枚,炙甘草6克,飴糖30克。

用法:以上各味藥加水適量,煎煮約40分鍾即可服用。

功效:溫中補虛,緩急止痛。適用於脾胃虛寒,氣血不足所致腹脘疼痛,食欲不振,神疲氣短,肢體倦怠,心悸虛煩。

2.益脾餅

原料:白術120克,雞內金、幹薑各60克,熟棗肉250克。

用法:雞內金、白術洗淨焙幹,研成細末,入幹薑粉和棗肉,同搗如泥,作餅狀。置於木炭火上炙幹,空腹時當點心嚼服。

功效:溫中益脾。適用於脾胃寒濕所致飲食減少,泄瀉,完穀不化。

3.棗蔥湯

原料:大棗20枚,蔥白7根。

用法:以上各味藥以水3升,煮取1升,去滓頓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