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速前進》的本土化改造
電視
作者:唐瀟霖 陳丹
隨著主持人一聲令下,八組明星整裝出發,從深圳到紐約,開始了一路充滿謎題和難關、凝聚汗水與歡笑的競速比賽。10月17日,大型“全明星環球競速”真人秀《極速前進》於深圳衛視首播。
《極速前進》源於美國經典電視節目《The Amazing Race》,由美國CBS公司製作,從2001年開始按季播出,至今已存在24季之久,被12個國家引進製作。
2014年,當韓國模式在中國大行其道,又有浙江衛視同屬“都市任務”型真人秀《奔跑吧兄弟》播出在前的情況下,深圳衛視這檔源自歐美的節目模式能否成功?該節目製作過程中又進行了哪些本土化改造?深圳衛視節目總監易驊向《綜藝報》獨家講述“幕後故事”。
《綜藝》:目前國內的戶外真人秀大多引進自韓國,為何深圳衛視選擇了美國的這檔節目?
易驊:韓國模式在中國正是風行階段,這類戶外節目非常多,我們暫時不想再做同類節目。《極速前進》跟我之前接觸的節目模式非常不同,很有挑戰性。同時,我們跟英菲尼迪(《極速前進》冠名商)合作默契,大家願意共同冒一次險。
製作這個節目壓力很大,因為是歐美原版模式,講故事的方式、呈現的節奏等方麵,跟中國觀眾的收視習慣有很大差別,因此我們在節目的本土化改造上花了很大力氣。
《綜藝》:具體都進行了哪些本土化改造?
易驊:首先,深圳衛視呈現的《極速前進》是全球首檔選用明星選手的版本。另外,我們在講故事方式上做了較大調整:海外版時長隻有45分鍾,中國版則是90分鍾,中國版要求對細節進行放大和梳理,人物性格的刻畫更細膩。
《綜藝》:相比之下,歐美與韓國的節目模式有何不同?
易驊:非常不同。從拍攝方式、鏡頭運用、環節設置、劇情推進、選角處理、角色定位,以及賽製的設計、後期剪輯、節奏把握等方麵都不盡相同。舉例來說,《極速前進》的賽製是淘汰式的,韓國的節目則基本沒有淘汰製。在淘汰製節目中,選手會麵臨巨大壓力,是否淘汰選手也決定了節目的調性和精彩程度。
《綜藝》:《極速前進》製作團隊大概有多少人,是如何分工協作的?
易驊:我們的團隊分為兩部分:一是國內的策劃團隊、拍攝團隊、後期團隊,都是以中國人為主;二是海外團隊,包括地接團隊和原始版權方的專家團隊。
在海外拍攝中,中國的拍攝團隊主要負責跟拍,海外地接團隊負責聯係場地、酒店、用車、安保等,海外拍攝團隊負責空鏡頭拍攝、場地拍攝、航拍、搖臂拍攝、遠機位拍攝等。整個幕後拍攝團隊,一天要動用300多人,非常龐大。
《綜藝》:版權方是否具體參與拍攝製作,與全球各地拍攝團隊合作磨合的過程是否順利?
易驊:版權方會跟我們一起討論任務、環節、流程等。對方也給我們提供了很多在全球各地拍攝的經驗和資源,比如地接團隊。
與不同國家、地區的拍攝團隊合作給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具備語言能力、協調能力,更重要的是執行能力、快速應變能力等都要到位。
《綜藝》:節目拍攝過程中安排了多少機位?成片比如何?
易驊:因為節目不是在某個固定場地拍攝完成,全部在移動當中進行,所以機位並不固定。節目賽製要求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指定的任務,明星一天之內必須拍完一期節目,始終處於不NG(停機)的狀態,因此比照時間,成片比並不高。
《綜藝》:與其他戶外綜藝節目相比,《極速前進》最大的優勢是什麼?
易驊:真實、大片化、模式新穎。
《綜藝》:《極速前進》與《奔跑吧兄弟》都屬於都市任務型戶外真人秀,你覺得這兩檔節目有什麼不同?
易驊:我認為二者沒有可比性。
《綜藝》:為什麼選擇搜狐視頻作為《極速前進》的網絡播出平台?
易驊:搜狐本身主打歐美劇,粉絲基礎好。《極速前進》恰好是一檔極具美劇“範兒”的真人秀,所以我覺得與搜狐視頻的合作屬於互相借勢、強強聯合,雙方合作還是挺愉快的。
《綜藝》:你認為戶外真人秀未來發展的趨勢和潮流是什麼?
易驊:綜藝節目的發展,跨越了選秀、唱歌等類型,從去年開始流行戶外真人秀,題材越來越廣泛。戶外節目打破了演播室的界限,讓節目呈現出更多場景,內容更為豐富,這是好趨勢。
但是,現在真人秀多以明星為節目主角,素人真人秀在國內相對缺乏。未來,《極速前進》很可能要倡導普通觀眾參加挑戰,讓普通人也成為真人秀的主角,這也會是一個發展趨勢。從海外節目市場經驗來看,明星真人秀和素人真人秀一直都是二者並存的局麵,兩種節目的類型和風格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