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隨世界經濟與科技的迅速發展,中國與外界的跨文化交際已日益頻繁和廣泛。跨文化意識培養也成了英語教學的當務之急。本文通過討論培養跨文化意識的必要性, 提出了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培養的途徑。
關鍵詞: 跨文化意識;大學英語教學;培養的途徑
多年來,大學英語教學中普遍存在著語言輸入多、文化輸入少,課堂知識輸入多、課外知識輸入少,抽象理論分析多、具體感悟少,對語言能力重視多、對實際交際能力重視少。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隻重視語言知識的講授和語言技能的培養,忽視了對學生進行文化教學,導致學生把語法學習和詞彙學習當作學習英語語言的全部。不了解文化差異出現文化錯誤比語言錯誤更為嚴重,因為語言錯誤僅僅是表層結構的錯誤,而文化錯誤則意味著交際出現障礙。學生的語言使用不得體,這是跨文化差異造成的。一些高校做了跨文化意識培養的嚐試,但由於缺乏必要的理論指導和行之有效的實施方案,效果不很理想,許多學生仍然缺乏必要的跨文化意識。
一、跨文化意識
跨文化意識指的是跨文化交際中參與者對文化因素的敏感性認知 , 一般分為四個層次: 一是對表麵文化現象的認知;二是對對方文化與自己文化有著顯著差異的某些有意義的文化特征有所察覺; 三是對於與母語文化有著顯著差異的異文化特征通過理性分析從而取得對文化特征的認知; 四是從異文化持有者的角度感知異文化, 這是跨文化意識的最高境界, 要求參與者具備 “移情”和 “文化融入”的能力, 這往往需要通過長期的生活體驗才能獲得[1]。所謂 “移情”, 就是要設身處地體味別人的苦樂和際遇; “文化融入”則是在充分認識文化差異的基礎上 , 將自己置於對方的文化背景上觀察和思考問題。跨文化意識的有無或程度的強弱直接影響交際質量 , 同時也是衡量一個交際者能否成功地實現跨文化交際目的的重要準繩之一[2]。
二、大學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培養的必要性
脫離文化去理解一種語言,既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可能的。當今社會是一個文化多元的社會,各種不同文化、不同社會背景的人的交往首先是通過語言交流實現的。不理解交際雙方在語言知識、文化背景知識方麵存在的差異,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由文化差異導致的誤解在所難免。因此,學習語言必須學習相應的文化。學習外語,也得了解相應的文化傳統和文化本身。尤其是英語,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活動中出現頻率極高,遍及社會的各個層次,已經成為非英語國家對外交流的通用語言。跨文化交際成為每個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文化差異是跨文化交際的障礙,克服文化差異造成的交際障礙已經成為整個世界共同麵臨的問題。英語教學的目的是要打好紮實的語言基礎知識,進行認真嚴格的聽、說、讀、寫、訓練的基礎上,培養為交際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而發展交際能力則是大學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交際能力離不開對所學語言國家文化的了解,學習一種語言必須要學習這種語言所代表的文化。在跨文化的交往中,要想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相互了解、和睦共處,不僅要掌握對方的語言表達形式,也應熟悉對方的民族文化和價值觀念,隻有充分了解雙方文化的核心,才可能真正了解彼此的文化行為,因此,跨文化交往必然伴隨著對文化的發生與發展的探索過程。大學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培養的必要性主要有以下幾點:
1、 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語言學習能力
作為高校英語教育工作者,必須理解和處理語言與文化內在的豐富內涵,在英語教學中不能隻重語言教學,而必須加強語言的文化導入,要引進跨文化交際學的理論和方法,幫助學生理解目標語文化以及相關的交際期待,不僅讓學生掌握正確的語言形式,還要重視語言運用是否恰當。要把語言基本知識放在文化教學的大背景下進行,從而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