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看天用餐,遠離不快(1 / 1)

天氣、氣候對我們心情的影響是絕對不可以忽視的。幹燥的天氣,人總會感到鼻、咽部幹燥,容易上火,皮膚上的小痘痘也拚命向外冒。為此,情緒自然也高漲不起來,心情大為不爽;而炎熱的天氣,我們有常常感到煩躁難耐,易動火;寒冷的天氣,我們又容易感到孤獨,心情也會隨之變得冷漠不快,缺乏活力;潮濕的天氣,我們又會感到心情鬱悶,煩躁不安……

然而,天氣的多變性不是你我能左右的,我們能做的,隻有調節自己,順應天氣的變化。怎樣順應呢?

也許你不相信,“吃”就可以幫我們這個大忙。看對天氣,吃對食物,完全可以讓你擺脫不快的情緒,擁有舒暢的心情。在這裏,我們根據氣象要素的具體指標,將不同的天氣分為幾個類型,以方便您“看天用餐”。

1、濕潤偏熱天氣(空氣濕度高於60%,氣溫在20~30℃)。

我國春季許多地方都具有這種天氣特征。在這種天氣下,人體新陳代謝較為活躍,人容易出現困乏倦怠現象,這時可以適當吃一些蔥、麥、棗、花生等食品,同時還要適當補充維生素B族,並多吃新鮮蔬菜,如筍、菠菜、芹菜、薺菜等。另外,中醫認為春發散,宜食酸以收斂,以提高人體的精神狀態,所以還應多吃一些促進生發的食物,如韭菜,適當多吃些可起到健胃、提神、預防精神不振的作用。

2、濕潤高溫天氣(空氣濕度高於60%,氣溫高於30℃)。

這樣的天氣在夏季比較多見。濕熱交蒸,食欲下降,心情急燥,渾身終日感覺不爽。針對這種狀況,在飲食上我們應側重於健脾、消暑、化濕,食物要選清淡爽口、色澤鮮豔的,能促進食欲。可適當選擇具有鮮味和辛香的食物,能起到舒爽身心的作用,避開炎熱找回好心情。但由於氣溫較高,不能因貪涼而食用過多冷飲,以免傷胃,耗損脾陽,引起腸胃不適。

3、幹燥偏寒天氣(空氣濕度低於40%,氣溫在5~20℃之間)。

我國北方的秋季及南方的冬季容易出現這樣的氣候。在這種天氣裏,我們常常會覺得心情煩躁,“燥邪”易犯肺傷津,引起咽幹、鼻燥、聲嘶、膚澀等燥症,所以在飲食上要少吃辣椒、大蔥、酒等燥烈食品,適當多吃些濕潤並具有溫熱性質的食品,如芝麻、糯米、蘿卜、番茄、豆腐、菱角、銀耳、鴨肉、梨、柿、青果等,多飲些開水、蜂蜜水、淡茶、菜湯、豆漿以及水果等,以潤肺生津,養陰清燥,從而起到平和心氣的作用。

4、幹燥寒冷天氣(空氣濕度低於40%,氣溫低於5℃)。

北方的冬季大多屬於這樣的天氣,且持續時間較長,這時應在你的食譜中多加一些熱量較高的食品,以蛋禽類、肉類等熱量多的食品為主,烹調應采用燒、燜、燉等方法,其中以“冬令火鍋”最受佳。另外,維生素A能增強人體耐寒力,故而富含維生素A的動物肝髒、胡蘿卜、南瓜、白薯等食物是首選;維生素C可提高人體對寒冷的適應能力,對血管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當然,幹燥寒冷天氣下,也必須注意飲食平衡,尤其要注意葷素搭配,適當增加一些蔬菜。同時還要適當吃一些“熱性水果”,如橘、柑、荔枝、山楂等以起來溫和心情,去除寒冷不適,找回內心的溫暖感。

Tip:无需注册登录,“足迹” 会自动保存您的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