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們開過的“國產車”
解放以前,中國的自行車主要靠進口。解放以後,中國才有了自己生產自行車的企業。1950年後,上海的“永久”、“鳳凰”,天津的“飛鴿”、“紅旗”,沈陽的“白山”、“工”字,青島的“金鹿”等各種品牌的出現,象征著我國自主生產自行車企業的蓬勃發展。其中“紅旗”、“永久”、“鳳凰”和“飛鴿”是中國四大國產自行車品牌。
60年代,“永久”、“鳳凰”、“飛鴿”,逐漸創出了品牌,在全國自行車評比中名列前三位。70年代末期,永久、鳳凰、飛鴿等品牌的自行車開始風靡中國。其中牌子最響的是永久和鳳凰牌。
那個時代,自行車不僅是人們基本的代步工具,也是百姓重要的家當之一。不過擁有一輛“名牌”自行車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得到的。當時擁有這三大品牌自行車的人並不多,一旦擁有,就像現今開奔馳、寶馬一樣讓人羨慕。
60年代一直持續到70年代,自行車曾作為結婚“四大件”之一,留存在人們的記憶中。60年代接新娘得用自行車,年輕人用自行車接新娘子,心裏會感覺特別神氣,心裏頭美滋滋的,那心情絕對不比現在年輕人坐大奔的美勁差。
【鳳凰牌自行車】
1958年,在上海的267家小廠合並,組建成上海自行車三廠,這是一家地方性國營公司。幾年後,由這個廠生產的鳳凰牌自行車,開始成為全國名牌,並開始大規模進入國際市場,出口量長期名列全國自行車行業第一。1992年,上海鳳凰自行車公司成立。
成就鳳凰的是上世紀90年代之前的“短缺經濟”時代。河北省石家莊市誌記載: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自行車供應緊張。1962年直至1986年,自行車(主要是上海產“鳳凰”、“永久”,天津產“飛鴿”)實行憑票供應。1962至1963年之間,“鳳凰”、“飛鴿”和“永久”的標價高達每輛650元。
【女式鳳凰車被稱為“女性貴族車”】
七十年代,大街小巷,“鳳凰”牌自行車隨處可見。在商店裏,鳳凰自行車總是被放在最顯眼的位置,成為消費者購買自行車的首選。“鳳凰”被人們視為吉祥和高貴的象征,甚至成為姑娘出嫁時一份很有“麵子”的嫁妝。鳳凰女式車更被稱之為"女性貴族車",並成為新娘嫁妝,饋送女友的首選高檔貨。九十年代初,國內(大陸)出口的自行車有三分之一都是鳳凰生產的。
永久牌自行車
永久自行車的前身是日商小島和三郎在唐山路底開設的昌和製作所,為當時上海第一家自行車生產廠。當年該廠製造的自行車,品種單一,造型平淡,全部黑色油漆,規格均為26寸,稱為“鐵錨”牌。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後,以昌和製作所為第二製造廠的主要產品是“扳手牌”自行車。
【永久牌自行車標誌】
解放初期,產品商標摒棄了原有的“扳手牌”,改向蘇聯老大哥靠攏,商標一開始叫“熊球”。畫麵上是一隻北極熊站在地球頂端,淡黃色的北極熊代表蘇聯,由黃色塊與灰色塊組成的地球,即為整個世界,意為共產主義一定會在全世界實現。後來又覺得“熊球”的政治色彩太濃。幾經反複醞釀和討論,最後決定用“熊球”的諧音“永久”。於1949年底,“永久”牌自行車正式誕生。
【四大國產自行車品牌:飛鴿牌自行車】
飛鴿自行車是新中國第一個自行車民族品牌;1987年產銷量達到365萬輛,產銷量達到全國第一;在國內最早的質量評比中,取得第一。
【四大國產自行車品牌:紅旗牌自行車】
紅旗牌自行車的生產地在天津,是六七十年代國產自行車四大品牌之一。
天津除了生產飛鴿牌自行車的飛鴿自行車廠外,還有一家紅旗自行車廠,座落在天津河北區北洋橋附近,它生產紅旗牌自行車。在那個計劃經濟時代,紅旗自行車廠生產條件比不上飛鴿自行車廠,紅旗自行車質量不如飛鴿自行車,市場上的銷售價格也低一些,兩個廠家的28標準自行車售價比為145:157.5(數值可能有些出入)。可能是紅旗自行車廠要追趕飛鴿自行車廠,1966年初,紅旗自行車廠推出一個新品種,外觀仿日本富士的26式男車,市場售價150元/輛。
(摘自:楓網,原文標題《60年代後出現四大國產自行車品牌鳳凰和永久最有名》,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