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9章 什麼是牙齦炎?牙周炎?分為哪幾種(2 / 2)

早期患者表現為牙齦出血、口臭。隨著病情加重,出現牙齒鬆動、咀嚼無力、鈍痛、出血和口臭加重。當全身抵抗力下降時,可出現單個牙周膿腫或多個牙周膿腫,伴疼痛加劇,有時炎症病變沿著側支根管或根尖進入牙髓,而引起牙髓炎。牙齒出現鬆動是由於牙槽骨病理性吸收所致。牙周袋的形成又是牙槽骨病理性吸收的主要因素。它與齦炎的主要區別在於牙周袋的形成,牙槽骨吸收而引起的牙齒鬆動。若不及早進行正規而全麵的治療,後果遠比齦炎嚴重。

(6)青少年牙周炎。本病多發於少年或青年的患者,可因地區、種族、年齡而有所不同。女性多於男性。在所有種族的人群中均有發現。發病後可導致多數牙的牙周支持組織被破壞,牙槽骨迅速發生普遍吸收,牙齒出現鬆動、移位,牙周袋形成。累及切牙(門牙)和磨牙區(大牙)。有一些病例累及全口牙齒。從目前對本病的研究,人們認為此病與某些特殊生物的感染和機體免疫防禦機能缺陷兩方麵有關。而且本病有家族遺傳傾向。

研究發現,從青少年牙周炎患者牙周袋內的齦下菌斑中分離出的細菌,主要為伴放線放線杆菌(Aa)和嗜二氧化碳噬纖維菌。其中以Aa的致病力較強,它能產生白細胞毒素損傷和破壞人體細胞,同時抑製中性多形核白細胞的趨化能力,產生內毒素、膠原酶、成纖維細胞抑製因子、破骨細胞激活因子等,從而削弱機體局部防禦機能,並造成免疫功能缺陷,加重了結構組織和骨組織的破壞。

患者初期一般口腔衛生良好,少有牙石,無齲齒,無疼痛,炎症不明顯,患者年齡偏小,往往被忽視。患者常訴咀嚼無力,牙齦發癢或麻木發脹,咀嚼時出現軟樣疼痛。當病變繼續發展則可出現明顯的炎症,伴有牙齦出血、食物嵌塞、牙周膿腫或牙間隙溢膿、口臭等。多數患者伴有全身症狀如失眠、多夢、消化不良、月經紊亂等。

臨床檢查常發現患者牙齒鬆動移位,多在上頜前牙出現,向遠中向唇側移位,造成一個牙或幾個牙不在牙弓的正常排列之內,牙的位置傾斜或錯亂,成扇形排列。牙齦出現炎症,牙周袋形成,常有膿性分泌物從齦緣流出,伴有口臭。若膿液引流不暢,常發生牙周膿腫,出現急性疼痛。患者的身心健康將會受到嚴重的影響。

青少年牙周炎的治療強調早發現,早治療。因為此病易被忽視,所以定期進行口腔健康檢查,對於早期發現此病而言是很重要的。治療後應定期進行複查,以鞏固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