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1章 懷孕時,為什麼有些人特別容易牙齦出血?妊娠期間能進行口腔治療嗎(1 / 1)

懷孕是女性一生中非常特殊的時期。這期間體內的雌激素和黃體酮的水平增高,易使牙齦的微循環不良,炎性細胞和體液滲出量增加,促進和加重了牙齦的炎症。研究表明,牙齦內含有特殊性激素蛋白受體,是性激素的靶器官,懷孕時性激素水平增高,牙齦就容易發生炎症。這一時期內牙齦對局部慢性刺激的反應增強,加之毛細血管增生,擴張明顯,就更容易發生牙齦炎症了。其明顯的表現就是牙齦容易出血。應該明確的一點是妊娠本身不是牙齦炎症的直接原因,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局部刺激因素(包括菌斑、牙石、食物嵌塞、創傷、不良充填物及不良修複體等)妊娠本身並不會引起牙齦炎症。妊娠隻是加重原有牙齦炎症的一個因素。國內的統計資料表明,本病的發生與口腔衛生狀況有關,凡是口腔衛生狀況良好者,發病率就低,反之發病率則高。

妊娠期發生了牙齦炎症又該怎樣進行治療呢?我們知道妊娠是女性一生非常特殊的時期。要優生就必須從妊娠開始時做起,注意加強營養,防止各種因素對胎兒發育的影響。對口服或注射藥物應當慎重,可以不用者則一律不用。那麼,妊娠期中,女性可不可以接受口腔治療呢?在妊娠期,部分治療措施仍是可以進行的,如采取措施去除局部因素——潔牙(洗牙)。牙醫可通過潔牙除去孕婦的菌斑、牙石、軟垢等,局部用3%雙氧水衝洗,上碘甘油,做完這一切後,牙醫應給孕婦講解如何保持口腔衛生,孕婦應認真正確地刷牙、食後漱口,並積極預防感冒,通過這些手段妊娠性齦炎是可以治好的。隨著分娩宣告妊娠的結束,妊娠因素消除後,局部因素去除,通過加強口腔衛生保健,妊娠性齦炎是可以痊愈的。筆者在診療工作中,曾聽到一些妊娠齦炎的患者跟我們說,根據老人們的說法,產婦“坐月子”的時候不應該刷牙,傳統觀點認為,刷牙後牙齒要鬆動。其實,這是沒有科學根據的。試想一下,一個多月不刷牙齒,牙齦上會有多少菌斑附著,如此下來口腔衛生極差,而產婦的抵抗力又明顯下降,牙齦炎症極易發展成牙周炎,如不及時治療,那才會引起牙齒鬆動呢。無論是妊娠期間還是產褥期,女性都應該特別重視口腔衛生保健,這樣才有利於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千萬不可輕信民間一些毫無科學根據的傳說,那樣最終會害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