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所見的舌毛,其實並不是一般人所認為的毛。它是舌背上絲狀乳頭顯著延長,形成叢毛狀的一種病變,稱為毛舌。其中黑色者稱黑毛舌,白色者稱白毛舌,以黑毛舌為多見。本病多發生於老年人,以口腔衛生不良者,吸煙過多者為多,但近年來發現,口腔衛生狀況良好,不吸煙,也未服用任何藥物的年輕女性中也有發生此病者,推測該病可能與某些全身性疾病有關。從16世紀到現在,毛舌的發病原因尚不明確。在正常情況下,絲狀乳頭會不斷角化與剝脫,以維持其正常功能。但由於某些原因,絲狀乳頭可出現角質增生過度,至其呈毛狀時則發生本病。那麼,引發本病的誘因又有哪些呢?
(1)從目前研究的情況來看,尚未分離出特殊的致病菌。但是口腔菌群的不平衡,如長期使用抗生素,口腔菌群失衡導致黴菌和產色微生物過度繁殖,其產生的色素沉著於絲狀乳頭上而出現黑毛舌。對黑毛舌進行細菌培養時,有時可找到嗜乳酸杆菌,枯草杆菌;有時可找到各種黴菌,如曲黴菌、地絲菌、念珠菌、酵母菌等。常見的是黑根黴菌,黑根黴菌孢子的黑色素可以染色,故有人認為黑毛舌屬於黴菌病。但也有人認為找到黴菌屬於偶然現象,與黑毛舌並無直接關係。故目前尚無定論。
(2)有人認為與食物及煙草有關。吸煙過多,食用含色素的食物,或飲水內的某些礦物質,都能加重色素沉著。
(3)化學刺激。如長期使用過氧化劑可誘發本病,若使用的牙膏和含漱劑中,含有過硼酸鈉,過氧化氫,高錳酸鉀等藥物,長期使用這些藥物易刺激舌麵,發生微小損傷而出血,血液與口內物質結合,產生色素沉著。
(4)各種原因引起的口內pH值下降。pH值降到5~6,口腔環境呈酸性時,有利於黴菌的生長、繁殖,酸性環境使角質蛋白不易脫落從而形成黑毛舌。
(5)與某些全身疾病有關。某些慢性炎症,如放線菌病、貧血、胃腸功能失調、糖尿病、腎功能障礙、尿毒症、高熱等均可誘發黑毛舌。
黑毛舌的臨床表現在舌背中央後部絲狀乳頭分布處最為豐富,伸長的絲狀乳頭呈絲毛狀,由後向前分布呈兩條病變區,逐漸向中央發展,會合於中線,呈三角形,有時也可波及到全舌,但舌的邊緣部位一般不會發生病變。毛的長度從數毫米到1cm左右不等,毛狀物過長時,以牙科探針撥動時,如風吹麥浪一樣,倒向一側。最常見的顏色為黑色、褐色,少數為黃色、紅色、綠色或白色,總稱此病為毛舌。“舌上長毛”患者一般無明顯自覺症狀,偶有咽部不適感惡心。
治療上最為重要的是找出誘發本病的原因,針對誘發因素進行治療,如戒煙戒酒,禁食與本病有關的可疑食物,改善口腔衛生狀況,更換可能誘發本病的藥物,局部進行清洗或刮除治療等,數周後可治愈。局部用藥主要是針對原因不明的頑固病例,可用5%~10%水楊酸酒精溶液局部塗擦以溶解角質。若口內呈酸性環境,可用胰蛋白酶塗布在舌上。必須使用抗生素時,可合用煙酸和B族維生素類藥物,另外還可用1∶200黃連溶液局部塗布,每日3~4次,如此可使毛狀物變短、變軟、顏色變淡,最終消失。若檢查發現病灶內含有大量白色念珠菌時,應考慮肺部念珠菌病,此時牙科醫師應請內科醫師配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