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醫學認為,潰瘍是指皮膚或黏膜連續性中斷的一種病理表現,即破潰的“瘡瘍”,即我們俗話說的“爛瘡”,它可引起疼痛,病損部位的組織功能可受到影響。體表的任何部位都可發生潰瘍,發生在皮膚上的潰瘍一般都較深,如因靜脈曲張或糖尿病引起的“爛腳丫”,那是皮膚深潰瘍。發生在黏膜上的潰瘍也很多,如口腔黏膜上的潰瘍、胃潰瘍、十二指腸球部潰瘍以及發生在生殖器黏膜上的潰瘍等。黏膜潰瘍的臨床表現為潰瘍大小不一,深淺不一,形態不同,病因複雜,預後也不一樣,因此,黏膜潰瘍實際上是一大類疾病的共同症狀。
口腔黏膜潰瘍是黏膜上皮的完整性發生連續性缺損或破壞,因其表層壞死脫落而形成凹陷。它是口腔黏膜病門診中的常見病。患者潰瘍疼痛,進食疼痛,日夜加重,從而影響患者的工作及正常生活。口腔潰瘍發生的病因不同,臨床表現也各不相同,其潰瘍的大小,數目,形態及深淺都不同,口腔潰瘍的發生可以是局部因素引起的,也可以是由全身因素引起的。
複發性口腔黏膜潰瘍俗稱“口瘡”、“口糜”,是口腔黏膜病中最常見的疾病,其特點是反複發作,且間隔的時間不定,而間隔時間隨著病情的發展,有逐漸縮短的趨勢,即越發越勤。如初起時一年內發作2~3次,逐漸發展成每月一次,嚴重者幾乎沒有間隔期,潰瘍此起彼伏,不斷出現。這種情況較為多見,小到周歲兒童,大到80歲老人都會發生此病。女性20~50歲為發病的高峰期。複發性口腔黏膜潰瘍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確,根據多年的臨床觀察及研究,許多學者提示了很多與該病有關的因素,如免疫功能異常,遺傳因素,感染因素,營養缺乏,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內分泌機能紊亂等,但這些因素均未得到充分的證實。如果患者的病程較長,在醫師的指導下,自己注意觀察潰瘍發作的規律及相關因素,對於配合醫師的治療是很有幫助的。
複發性口腔黏膜潰瘍又稱複發性口瘡,它好發於口腔黏膜未角化或角化較差的區域,如上下唇內側,舌邊緣,頰黏膜,口底黏膜等處,而牙齦及硬齶則較少發生。病損初起時黏膜充血,稍凸,大約一天後出現針頭大小的淺表潰瘍,邊緣充血,有灼熱感,其後損害逐漸擴大,呈圓形或橢圓形,直徑為4mm左右。潰瘍表麵有淡黃色纖維膜,邊緣充血加寬,局部疼痛明顯,患者在進食、講話時,疼痛加劇,若進食刺激性食物,疼痛更為嚴重。一般過2~4天,潰瘍可變淺,充血疼痛減輕,再過3~4天,潰瘍逐漸愈合,不留瘢痕。潰瘍發生至愈合一般需經過7~12天,每次發作潰瘍數目不等。該病的病理檢查顯示為非特異性炎症。
複發性口瘡的治療包括以下兩個方麵的內容。
(1)局部治療,可用0.05%金黴素液,複方硼砂液3~4小時含漱一次,為防止繼發感染可用1.5%過氧化氫(雙氧水)或0.05%洗必泰液含漱或塗布。中藥治療上可用冰硼散、錫類散、青黛散等,它們是中醫治療口腔潰瘍的主要藥物,局部撒布,每日2~3次,有促進潰瘍愈合的作用。也可使用藥膜治療口腔潰瘍。不同處方配製治療口腔潰瘍病用的藥膜,其基質中均含有抗生素和可的鬆等藥物。使用前應先將潰瘍表麵擦幹,然後將藥膜貼在患處,藥性可維持1個多小時,其有減輕疼痛促進潰瘍愈合的作用。疼痛嚴重時,可使用止痛劑,如1%達可羅寧或0.5%地卡因塗於潰瘍麵,連續兩次使用,有暫時止痛之效果。另外,還可用氦氖激光照射創麵,能使黏膜再生活躍,炎性反應下降,有促進口腔黏膜潰瘍愈合的作用。采用激光的輸出功率為20~150mW/cm2,照射時間為30秒到5分鍾,一次激光照射的潰瘍數目,不宜多於5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