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雷軍終極反思:運氣有多重要(1 / 3)

創業鑒

作者:雷 軍 符星晨

編者按

2010年,我們將追尋國內有豐富創業經驗的企業家和投資人,請他們、分享自己在不同領域的創業心路曆程。給創業者以借鑒和啟迪。本期嘉賓是著名天使投資人雷軍。他為讀者係統反思了20年來的得與失。

創業成功的路有千千萬,每個人創業成功的經驗都不相同。所以,我也隻能講講自己對創業的體會和我的一些創業思路。

到底怎樣才能創業成功呢?我覺得,其實創業成功80%是靠運氣,無論是誰都不例外。為什麼這麼講?去年我給很多朋友推薦過一本書,叫《異類》,那本書提到成功的兩個要素,我自己看完以後特受啟發。在—個案例裏。作者講的是加拿大冰球隊,他列了過去五年的獲獎名單,讓讀者找找規律。我把那五年的名單仔細看了好幾遍,也沒找出什麼規律。然後這個作者說,他研究了半天發現,在加拿大冰球隊五年的冠軍名單中,4月份以後出生的一個人都沒有。也就是說,統計規律發現,4月份以後出生的人在加拿大就別打冰球,基本沒戲。這個規律很怪,於是他就去研究,為什麼會這樣呢?

他研究了很長時間,發現跟一件小事情相關,就是加拿大冰球隊少年隊的入選標準是在當年1月1日滿9歲的人可以入選。大家理解這中間的規律嗎?為什麼1月1日人選少年隊會對以後有這麼大影響?我們想一想,1月1日滿9歲的人,如果他的生日是1月份的話,就意味著他已經快10歲了,而如果你是12月的,也就是你剛好9歲,在冰球賽場上,那個10歲的小孩肯定比9歲小孩體能好,這樣在一層一層選拔的結果裏,4月份以後出生的全部被淘汰,就變成1月份出生的40%,2月份出生的30%,3月份出生的30%,4月份以後出生的一個沒有。這就是偶然中的必然,這就是運氣,對嗎?你說你的體能也很好,素質也很好,是打冰球一級棒的選手,但你是4月份以後出生的,沒戲了。

再以美國IT業的成功創業者為例,比爾·蓋茨在1955年出生,史蒂夫·喬布斯在1955年出生,許多數得上名字的人物全在這一年出生。對應到中國,我發現楊元慶1964年出生,郭偉、馬雲也是。其實很簡單,1964年出生意味著他們大學畢業一兩年以後,中國的電腦工業革命就開始了。而互聯網行業成功的創業者,多是1972年、1973年的,這就是我要談的運氣問題。我是1969年出生,而如果是1964年或者1972年,可能成功要容易很多。在網上一查,跟雷軍關係最近的關鍵詞是什麼?是IT勞模,我工作辛苦和努力是出了名的。我們從1988年開始創建金山,到今年為止已經23年,在IT業算古董級的公司,可能很多人覺得金山軟件算是成功案例,但在我內心深處,真的認為做得不怎麼樣。

運氣是什麼?

我們經曆了一些時代性的機遇。這是我最近幾年一直反思的,得到的結論是:光有勤學苦練是遠遠不夠的,關鍵問題是多一點點運氣。有時候我也想,怎麼把握成功過程之中重要的東西?怎麼把運氣變成可控的?我想來想去,覺得所謂的運氣,從理l生的角度來看,其實就是在對的時候做對的事情,這比任何時候用對的人、把事情做對都更重要。

談到這個問題,金山創業的艱難就不說了,這個公司一度麵臨著全世界最強的競爭對手微軟,創業兩年後,我們差點關門,當時剩十來個人、七八條槍,賬上七八十萬元人民幣。從1996年開始我們重新創業,一仗一仗打過來,中間沒有依靠過任何風險投資的幫助,賬上從十幾萬元人民幣到5億元現金。到了1999年,當時年幼無知,被人一忽悠就準備去上市,一上市就上了八年時間,準備過五個板塊,花了1億元人民幣的中介費,好不容易在2007年IPO成功。很簡單的一件事情,別人上市一下子就上了,沒上還沒死的,我估計就金山一家,準備上市像是脫了一層皮,金山就有這點頑強精神。但是我就在想,難道做企業真的需要這麼艱難嗎?我自己20多年來成功的喜悅並不多,失敗的教訓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