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特許加盟進入“大”時代(1 / 3)

公司/人物

作者:Jason Daley

上世紀60年代,格雷格·卡特肖的父親在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市加盟了“樂啤露”快餐店(A&W Root Beer),看著父親每天早出晚歸,小卡特肖暗自發誓永遠不要從事餐飲業。不過40年後,卡特肖已經是餐飲連鎖業的資深人士了。

作為卡特肖管理公司的cEo,他旗下有43家餐館,分屬6個不同的特許加盟係統,有Sonic Drive-Ins、Famous Dave's Barbecues、Paradise Bakeries and Cafes,還有Rock Bottom Gold Medal Tap。他的公司規模在奧馬哈市名列百強,有1800多名全、兼職員工。卡特肖的多元、混合品牌加盟生意與他父親當年竭力維持的單一模式截然不同,而且也不符合大多數人心目中的連鎖加盟店形象。

“過去,授權商確實隻關注單一品牌經營者或單一係統拓展者,”卡特肖說,“現在他們開始意識到,團體加盟者也可以成為很好的合作對象,因為他們熟悉業務。我在特許加盟行業有24年的成功經驗,現在授權商們對我青睞有加。”

“殺手鐧”:規模經濟和成本優勢

卡特肖的多元經營方式其實並不稀罕;過去20年內,多元加盟已有長足發展,多元加盟商——從隻有幾家店的夫妻檔到擁有數百家店的“巨頭”——已經成為特許加盟世界中的主流。事實上,多元加盟所有製已經流行到擁有專門期刊和兩個行業年會,其中包括國際特許加盟協會新開辦的多元加盟年會。要想了解當今的特許加盟行業,你必須明白多元加盟如何成為連鎖業主流,而且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根據國際特許加盟協會的研究結果,50%以上的特許加盟店掌握在僅20%的總代理商手裏。“過去25年內發展起來的加盟店絕大部分來自多元加盟,”東伊利諾斯州立大學創業學榮譽教授、連鎖加盟研究者馬高·格蘭哈根介紹,“這是個奇怪的現象。一般都認為連鎖加盟業如此流行、如此成功的原因是加盟者對該行業非常有興趣,投入大量汗水。但多元加盟商卻是在一個加盟係統內創造出一係列分店。既然這樣,為什麼一家企業要選擇加盟,而不是自己去開連鎖店呢?”

答案當然是複雜的。從授權商的角度,將品牌交給經驗豐富、資金雄厚的總代理商不僅能加快發展步伐,還可以不用和太多加盟商直接打交道,更易於管理。

多元加盟商有能力迅捷有效地開新店。卡特肖表示,“總代理商們的效率極高,就辦公場所角度而言,可以使用同樣的會計,同樣的銷售,而且交叉銷售品牌的效率更高。”

基恩·卡萊爾是孟菲斯市卡萊爾公司的所有人,旗下有97家溫迪快餐店(Wendy)。他表示,因為公司規模很大,他可以在建築材料上拿到特殊折扣,也有能力不依靠貸款獨立施工——兩方麵都幫他省下了很可觀的成本——還可以將人力資源和會計等行政工作集中利用,而這些對單一經營者來說通常是很頭疼的大成本。

“我們可以投入幾百萬去做培訓和資本運作,這些是單一經營者永遠做不到的,”他說,“很多人在某些領域別具天賦,比如人員管理、裝潢施工或處理財務。但你若將所有工作都壓到一個人頭上,他是很難將所有領域都做到盡善盡美的。作為單一經營者,很多事你都確實做得很好,但同時也會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授權商們覺得,多元加盟總代理商能提供一種類似規模經濟的效果。“銷售、采購和品牌認知等方麵都很有效率。”科羅拉多州愛因斯坦兄弟貝果店(Einstein Bros,Bagels)特許授權拓展部副總裁凱文·克魯斯說。這家發展速度驚人的公司隻和多元總代理商直接合作,克魯斯表示:“將整個地區交給某個人去開發,他們就可以在當地與商業代理人建立穩定的合作關係,一段時間的摸索實踐會讓他們找到合適的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