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安利奮鬥記(3 / 3)

這次搬家倉促而無奈,而且不得不把自己置於能夠收到中國移動短信“河北歡迎你”的燕郊區域,為服務老顧客隻能長途跋涉來送貨。在一個月之後的2009年國慶節前夕,殷勤終於回到上海,而支薛莘在思考之後決定轉行。

堅持下去的理由

重回上海的殷勤之後一直與來自台灣的“創業導師”一起工作,這個擁有二、三十人的工作室每天都很熱鬧,不過由於要顧及兩年前就開始的畫室生意,殷勤目前放在安利的精力隻有一半。

他把畫室和安利比作自己的莊稼,畫室是玉米地,安利是果樹。“玉米肯定會有收獲的,情況的話好產量會更高一些。但我總有一天做不動的,那時候玉米的產能就不會那麼高,我的孩子也可能不願意種下去。幸好我會有安利那邊的果樹,隻要成才每年自然果子豐收。”

很多朋友對他的生意都會有好奇,最大的疑問是,安利是否真的能夠賺到錢。安利的獎金製度規定,直銷人員首先擁有勞務月度獎金,即根據自己的銷售,從9~27%不等的折讓獎金;如果能夠發展一個達到90000元的市場,可以獲得4%的市場推廣月度獎金,即使不到90000元但總數超過1 80000元,可以獲得2%的月度獎金,擁有三個90000元市場後,獎金則是銷售額的1%。這些獎金不僅僅有自己的銷售額,還考慮到自己發展的市場情況,各類獎金疊加後的數量不容小看。

而另一個督促他繼續往前走的是安利的晉升製度。月銷售額達到90000元之後會成為營銷助理,在全年的12個月中,三個月達到會成為主任級別,六個月達到且連續三個月達到則是高級主任,擁有三個90000元的市場成為營銷經理,以此類推,如果市場更多,就會繼續晉升為高級營銷經理、營銷總監、高級營銷總監以及“全球政策谘詢委員會成員”。

安利的製度曾經有過多次改革,由於中國在直銷方麵有過調控,2005年時,初入安利的殷勤經曆了八折拿貨價向全價的改革。那時營銷人員的拿貨價都在八折,以全價銷售,不過親友們都清楚這兩折的差價,殷勤和很多營銷人員一樣,最後還是八折銷售出去,兩折的差價已經懸空。在給一位旅居海外的朋友拿貨時,殷勤給了對方八折價,沒想到卻不被理解,朋友提出價格應該公正,即使是朋友,也不必因為會賺對方錢而降低折扣。

很快直銷法出台,規定中國直銷企業給予直銷人員的最高折讓是30%,安利公司決定將當時最高折讓21%提到27%,同時取消兩折差價,統一全價買入賣出。殷勤在那時開始關注安利公司的發展曆史,越發認為這家公司極具個性:為了鼓勵直銷人員,銷售額越多,折讓比例越大,而其他公司在銷售最高時往往是“高底薪低提成”;為了統一簡單化而要求直銷人員全價買入賣出,安利幾乎是全世界唯一不賺差價的公司;為了免於照顧投資商的需求,安利60年曆程中一直堅定不成為上市公司。殷勤說,“這家公司有點意思,雖然有過一些變化,但都是基於自己的理念,而且真的願意舍棄很多利潤給營銷人員。這是我喜歡安利的原因。”

殷勤就在那時希望將安利作為一生的事業,不過如今在高級主任的位置卻有些陷入瓶頸。此時重要的是發展並扶持其他夥伴,對方能夠做到90000元的業績,就相當於為自己的晉升增加了一部分砝碼。但他認為,自己的風格是穩健而非快速,“我的個性不張揚,考慮事情又想的比較多,也許那些激進些的人們發展市場的速度更快。做安利到一定程度,會看到自己性格的短板,個性完美的人在安利更容易成功。”每個安利人都希望在這裏獲得成功,但前行時卻不免像殷勤這樣,被自己的性格限製住。此時安利公司對團隊的鼓勵就愈發重要。在北京的著名團隊“天一平台”,幾乎每天都會組織安利的各類課程,從營養、彩妝到信念建設、成功學,這些課程的目的是讓銷售人員開發潛能,突破自己,把銷售當成一場沒有不可能的旅途。

對於直銷人員來說,團隊是極其特殊的單位。雖然每個人都是創業者,但他們會在團隊中接受培訓,服從團隊的建議,將同一團隊的範圍越擴越大——在這裏可以展開市場,回到老家或到另一個城市同樣可以做到,在安利進入中國內地的階段,殷勤的老師便從台灣到內地發掘新的市場,目前在福建、廣東、上海等地區都擁有營銷人員。

“天一平台”由全球政策谘詢委員會的委員,盧憲新與卜範芝夫婦創建。他們的故事曾經被安利營銷人員奉為傳奇:14年前,盧憲新在海南一家信托投資公司擔任副總經理,卜範芝經營者一家工程裝修的公司,卻放棄工作,到北京開拓市場。由於對於安利成功者能夠達到的海外旅遊與悠閑的生活充滿向往,兩位四十多歲的北漂白手起家,從不認識任何朋友開始,直到8年後達到頂級“全球政策谘詢委員會成員”。

卜範芝常說,在北京的奮鬥就是把一天當做兩天來用,從七八點鍾起來開始,一直工作到一兩點鍾結束,不厭其煩地介紹產品,對他們來說時間並不充裕,年齡無法被當做優勢,隻能當做動力。這些做到頂級的直銷精英被看做安利的偶像級人物,多數是夫妻一同入選,安利網站上刊登著他們喜悅而滿足的照片。實際上,成為“全球政策谘詢委員會成員”就意味著成為安利公司的主人,在中國內地僅有60位,成為安利人心中高曝光率的明星。

而盧憲新與卜範之夫婦創建的團隊“天一平台”也與其他團隊有所不同。由於盧憲新的屬相是“牛”,加上之前的總部在北京的牛街,天一平台被大家稱作“牛平台”。作為直銷事業的代表公司,安利的直銷人員數量,團隊數量並不容易計算清楚,而“天一平台”被一些成員保守估計為在全國有3萬人以上,銷售額超過十億人民幣,在安利中國的團隊中位列前三甲。盧憲新與卜範芝主張為每一位營銷人員提供“鏈式培訓”,讓大家出於學習與培訓的鏈條之中,可以自由地同領導人交流。

位於長椿街的安利門店是他們的據點,幾乎每個周末,都有一些安利人在這裏分享成功心得,內容並沒有太多花哨,而是如何抓住機遇,銷售產品,同顧客建立更好的的關係。安利公司推出的“逸新空氣淨化器”將在9月正式進入市場,這成為“天一平台”銷售人員的大事,幾堂課的話題都離不開“空氣淨化器”。能夠在半個月之內銷售六套鍋具的成員將經驗分享給大家,與皇後鍋具相同,這部分大額產品可以讓直銷人員更快衝到一定的銷售級別。正像殷勤總結到的,“真正的安利人情商高,會分享,而且一直在追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