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雲創業與雲工具(1 / 2)

模式/趨勢

作者:符星晨

“有人認為雲計算無所不能,甚至能夠解決全球的饑餓問題。”

戴爾數據中心解決方案部門的John Igoe在最近戴爾邁向雲計算之旅的演講中如此形容雲計算的熱度。毫無疑問,雲計算已經成為了今年IT業的主旋律:無論是亞馬遜、Google,還是IBM、微軟、EMC和惠普,幾乎都異口同聲地將“雲”認定為未來的發展重心。盡管關於“雲”一係列仍未規範的概念仍使人暈頭轉向,但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創業者切實踏上了雲端之旅。

落地的雲端創業

億維融智CEO張維是國內雲計算領域的創業者之一。其智城平台為外包的供給方和需求方提供服務,雙方可以在智城的“軟件外包服務雲”上直接完成項目發布、競標、溝通、進度管理、支付、評價等一係列流程,無需其他本地服務。現在智城上已經有了5000多家來自國內外的注冊用戶,對於成交額在幾十萬元人民幣以下、大的外包公司不屑接手的小型IT外包項目,這樣的平台頗為適合。

對於大多數用戶,服務雲是一個嶄新的概念,而張維在創業過程中也必須不停摸索。“一開始我太理想化了”,在初期進行推廣時,滿懷激情地向客戶和盤托出其雲平台模式的張維,卻發現用戶聽得如同墜入雲中,難以理解。後來他意識到,用戶不會買概念,隻關心能得到哪些服務,讓客戶知道他們能得到的解決方案是怎樣的就已經足夠。“但不意味著雲隻是個噱頭,”張維說,“這個雲,其實把係統裏麵的複雜架構都包起來了,雲裏麵不是空的。”張維認為,用戶的學習是個漸進的過程,在他們熟悉之後,“雲”就會慢慢變得透明起來。

盡管“雲”的熱度已經高到近乎燃燒,創業者仍需要腳踏實地,尋找出真正有效的業務模式。剛創建不久的網秀公司把中小型珠寶公司作為自己的第一批目標客戶群,這些公司的特點是,在網站上越來越多地采用動態圖片或是視頻來展示商品,並且更新頻繁,內容維護上有難度;而國內電信網絡環境又經常造成帶寬不足、不穩定的狀態,使得網站表現效果不佳。

“客戶可以將網站上的商品圖片、視頻等內容儲存在網秀的雲空間裏,”網秀公司創始人林憲民說,“另外我們還為客戶提供了遍及全國的網絡節點備份,提高網頁與視頻圖片的瀏覽速度。”在雲端空間分享服務的基礎上,林憲民下一步將繼續研發高效能的雲端信息交換技術,並開發富媒體播放係統。他的目標是能夠讓客戶利用係統編製、剪輯各種多媒體內容,並在網站、店麵高清電視、平板電腦、數位相框、3G手機等各個終端上方便地實現商品內容發布、管理和演播。

在國外,已經熱火朝天的雲計算創業圈給了國內創業者信心。最近幾年,相關的企業紛紛湧現,雖然其中一些頗具爭議,但不可否認的是雲計算已經給IT界和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創新:Dropbox具有本地虛擬硬盤式的操作體驗,提供文件備份、存儲及共享服務的網絡存儲服務;mSpot推出基於雲計算的音樂服務,用戶將音樂文件上傳至mSpot服務器後,可通過PC和手機等設備收聽這些音樂;StandingCloud幫助APP應用程序的開發人員開發、管理、測試各類應用程序,所有的一切都通過雲計算方式來進行,像雲儲存、共享的開源程序、雲備份和恢複等;Zlago為中小企業提供托管應用軟件包,包括桌麵、電子郵件、備份、安全、數據存儲和其他商業應用,方便它們將業務向雲上遷移;而已經引起廣泛關注的雲計算遊戲平台OnLive,其遠程遊戲技術被認為有可能徹底改變遊戲行業的生存狀態。即使小公司難以提供像AmazonEC2這樣的大型雲計算平台,創業者仍能夠從眾多角度發掘雲計算的商業價值。

雲能改變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