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公益創業:如何可持續發展是關鍵(1 / 1)

創業圈

作者:翟文婷

倡導應對氣候變化的CYCAN(中國青年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網絡)和從事親子朗讀的“小考拉親子童書館”是2009年的兩支公益創業團隊。今年9月份,他們將和全國科技創業精英一起進入“聯想之星創業cE0特訓班”,參加企業管理的培訓與學習。他們之所以能從去年的公益創業計劃10強中勝出,項目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是考核的關鍵因素。而這也將成為今年從全國18557支公益創業團隊中勝出的27強必須麵臨的創業現實問題,他們主要涉及環保、教育、扶貧、社區服務等多個公益領域。

對27強實施的為期4天的聯想公益創業訓練營於7月26日啟動。“你好營養”團隊的負責人林峰向記者介紹,訓練營主要從大的方向幫助團隊厘清從事公益創業的願景和思想,也就如何籌款等項目具體運作進行指導,同時“多背一公斤”、“樂創意”、“瓷娃娃關懷協會”等公益組織負責人也向他們講述了公益創業的模式和經驗等問題。

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新興市場總裁陳紹鵬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創業訓練營其實就是輔導的過程,在某些小的方麵給予他們指導。更多的還是要靠他們通過公益創業模式獲取一些盈利來讓組織可持續發展。”

林峰表示,“你好營養”在以後的可持續發展方麵存在很多利好因素。首先,創業團隊比較穩定,就算現有成員流失,也會有師弟師妹們作為新鮮血液注入;其次,他們已經在自我造血功能這塊進行試水,通過向企業提供營養健康指導服務收取費用,再補充到對社區大眾的免費指導中。“我們已經向北京市公安局提供每個月4次的民警健康指導服務,反映還不錯。”第三,這個公益項目在大眾心目中很受歡迎,林峰認為,這是“你好營養”最強勁的可持續發展推動力。

陳紹鵬則比較看好“綠手指”的地溝油變廢為寶和“千裏走單騎”的環保出行項目,“不敢說他們的模式很好,但是是挺有前途的項目。”他認為這兩個項目都實在地反映並試圖解決生活中的現實問題,“且不說他們的項目能不能成功,我自己反正是很感動,為他們的愛心感動。”

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公益項目在資金來源、管理經驗,投入時間以及盈利模式等問題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困惑和問題,甚至有的項目還隻是一個比較好的想法,具體如何實施與落地還有待進一步探索。林峰坦誠,隱患肯定是存在的,所以他們其實最希望獲得如何進行項目對接落地的經驗。

而且創業訓練營隻有4天,所產生的效果有限,單靠聯想的力量也不可能解決所有的問題。陳紹鵬說,“創業訓練營結束之後,我們會把這些團隊介紹給像南都、友成這樣的基金會,甚至讓他們跟天使投資人聯係,如果天使投資人看重他們的項目,覺得有潛力,會進一步幫助他們。參加‘聯想之星’班也是培訓,是柳總在教。可能聯想不能解決全部的問題,但是我們會在活動過程中把可持續發展作為主題貫穿其中。”

聯想集團副總裁杜建華的態度是,既然有一萬八千多個方案提交上來,說明這些人很願意參與公益創業。接下來就是通過選拔把可持續發展的樣板做出來,讓這些創業團隊向樣板學習。據了解,今年的聯想公益創業活動有9萬人參加,共收到遞交的創業計劃書18000多份;去年相應的數字是2萬人和10400多份。

然而這些龐大的數字背後是此次公益創業活動的一大隱形阻礙因素。因為參加公益創業的這些團隊成員大多是在校學生。家長的擔憂和反對成了這些學生做公益事業最大的壓力。

杜建華說,“我們現在還沒有具體的計劃,我們會和NGO組織的專家們一起想辦法解決。但是首要解決的問題還是他們能把自己的工作管理好,領導好團隊,在跟社會交流的過程中獲得相應的資源,做好這個才能不讓家長反對。”

陳紹鵬則認為,應該對進行公益創業的社會企業家多一些關注和報道,如果他們成為社會的榜樣和標杆,家長們自然會覺得向這些社會企業家學習也是很偉大的。“我相信,這才是解決問題最根本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