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當創業者遇到“疑難雜症”(1 / 2)

創業圈

作者:符星晨

7月12日早上,看完世界杯決賽,蔡文勝來不及合眼,就趕忙搭飛機來到北京。當天,第一期“中國創業者訓練營”正式開營,350多名創業者聚在一起,等待著蔡文勝和其他創業導師的指導。在接下來的五天裏,他們迎來了與其他創業者、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教授和熊曉鴿、薛蠻子等150多位投資人的激情碰撞。

手藝人鞋吧:關鍵問題得指點

學員張道林的手藝人鞋吧被訓練營選為第一批優秀創業項目上台宣講。第一天宣講的時候他很緊張,“沒見過那麼多的人,麵對顧客的時候誇誇其談,上台宣講還真有點兒緊張”。下台之後他有些失望,訓練營的發起人、清華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廖理把他叫到一旁,提示他沒把項目的目標、發展規劃講清楚,自然不會引起太多人的興趣。在訓練營的最後一天,張道林又講了一遍。這次演講結束之後,當時會場裏的投資人基本上都圍了上去。之後的兩天,張道林不停地接到投資人的電話。對於他來說,這算是一份意外收獲。

從外地來到北京創建“全球首家數碼鞋吧”,為顧客提供高檔皮鞋、皮衣定製的張道林,絕對不缺少商業嗅覺。為了讓定製流程更順暢,鞋吧找到合作方,一起研製了能將腳型數據直接轉換成數據的腳型掃描儀,這套係統能在10分鍾內顯示出顧客想像中的3D數字化鞋樣,將鞋吧的銷售終端和個性化生產係統完美對接。張道林還與北京服裝學院品牌與皮革藝術設計中心組建聯盟,為顧客配備專業設計師,努力把產品變成“有名有姓的藝術品”。創業者的勤奮勁頭張道林同樣不缺,在燕莎商城開店之前,他拿著皮鞋等在燕莎總經理的辦公室門外。而國內沒有張道林需要的鱷魚皮廠商,他幹脆找到鱷魚養殖場,辦了全北京目前性一一張許可證,買來鱷魚請皮革廠剝皮。為了解決剩下的鱷魚肉,張道林一度吃得想吐,此後他甚至摸索出了鱷魚肉的紅酒烹調方法。

創業到了這個階段,張道林最需要的是先行者在關鍵問題上的指點。“平常我愛看經濟類、管理類的書,但看完了之後不知道哪些東西對我有用,怎麼轉化成生產力”,在訓練營上了課、學習了成功者的實際案例之後,張道林開始把學到的知識與自己的生意相結合。

此前,張道林和團隊決定將來就做高端定製,其他的東西不去碰。在訓練營聽課的時候,張道林對一句話印象頗深:“不管什麼情況下,一定要以顧客為中心”。他隨後反思自己的銷售情況:到鞋吧來訂鞋的人,很多其實不想自己做設計,隻要有好看的鞋就行。這個時候,鞋吧應該有直接供用戶挑選的個性化產品來滿足顧客的需求。“這樣的話,我的市場一下子就擴大了,”張道林好像茅塞頓開,“要聽聽企業家是怎麼參與實戰的,書本上的知識跟實踐總有區別。”

除此之外,張道林也特別喜歡蔡文勝的課,雖然後者的“普通話說得不太好”,但是有不少經驗可供創業者借鑒,“他闡述互聯網的趨勢,要抓住消費者的信息需求,抓這個點抓得很準。”下課之後,張道林就開始考慮,鞋該怎麼做?他的總結是:顧客來你店裏買東西,看款式挺好看,拿過來穿腳上試試合適,然後問多少錢,隻要把這三個點抓住了,顧客就跑不了。彈性的設計、數字化的模式有助於把鞋子的款式按顧客的需求做好;定製和小規模個性化生產減少了庫存壓力,使價格更具優勢。聽過課之後,張道林覺得這些原本繁雜的東西理得更順了。

哈依媽媽:和投資方順利對接

訓練營學員周民創建的“哈依媽媽”致力於為懷孕生子的產婦提供導樂師:訓練有素、經驗豐富、富有專業孕產知識的“高級月嫂”。2003年哈依媽媽首先開在山東,在那裏已經有了十多家分支機構和近800名導樂師。隨著企業的發展,現在周民已經不滿足於做一個地方性的企業,他把總部開到了北京,決心打造全國性的連鎖品牌企業。去年,他引進了韓國合作方、護理技術和培訓體係,力圖把產前、產時和產後護理服務提升到新的水平,區別於國內尋常的月嫂服務,提供產婦餐飲管理、嬰兒管理、環境管理、產婦身體塑型管理等新的服務模式,“讓管理提升一個層次,而不僅是某一項單一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