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病期護理誤區(2 / 2)

專家解難:

問:口腔潰瘍多吃習慣能不能有輔助治療效果?

答:口腔潰瘍的主要原因是陰虛內熱,虛火上擾,灼傷血肉脈絡。如果患了口腔潰瘍時吃西瓜,西瓜具有利尿作用,會使體內所需的正常水分排出更多,從而加重陰液偏虛的狀態。陰虛則內熱更盛,加重潰瘍症狀。所以口腔潰瘍患者還是少吃或不吃西瓜較好。

發熱喝茶有益康複

身邊誤區:

茶具有許多養生功效,於是有些人就認為,傷風感冒時喝點熱而濃的茶水,能發汗退熱。事實上,這樣做是不可取的。

專家分析:

茶葉中含有咖啡因和鞣酸,具有興奮中樞神經的作用,會讓大腦長時間報此後興奮狀態,還會使脈搏加快,血壓升高。人在發熱時,機體處於興奮狀態,脈搏較快,此時喝茶會進一步刺激心肌,使患病的機體更進一步增大消耗,結果不僅不能退熱,還會使機體體溫進一步升高,不利於退熱。而且,茶葉中的鞣酸還具有收斂作用,發熱時喝還不利於肌表的邪氣外散,這也不利於發熱的治療。

專家支招:

發熱是一種最常見的症狀,有許多疾病都會表現出發熱的症狀,所以必須經過診斷,根據不同的病因對症治療。如果靠喝熱茶、濃茶來退熱,不僅不能治病,還會使藥效大受影響,導致疾病。

專家解難:

問:為什麼發熱時不能多吃雞蛋?

答:雞蛋屬於高蛋白食物,進食後能產生熱量。如果發熱時還吃雞蛋進補,就會使機體內熱量增加,散熱量減少,導致高熱不退。所以發熱時,飲食應以清淡為主,多吃些稀飯、蔬菜、水果等,不應吃雞鴨魚肉等高蛋白食物。同時注意多喝開水,必要時可進行物理降溫,如酒精擦浴等。

皮膚病患者忌“發物”

身邊誤區:

有些人一旦患了皮膚病,不論哪類皮膚病,也不管自己對何種食物過敏,凡是屬於“發物”的食物統統忌口。結果因為忌口太多而導致營養不良,危害健康。

專家分析:

所謂“發物”,就是指某些含有異種蛋白質的食物,當這種蛋白質被人體吸收後,會引起過敏反應,損害皮膚。一些皮膚病如蕁麻疹、神經性皮炎、瘙癢症、過敏性皮炎、酒糟鼻等,發病原因與某些食物有密切關係。這類患者在發病或愈後一段時間內應限製或禁食魚、蝦、蟹等食物,同時也應少吃禽類食物及蔥、蒜、辣椒、酒類等。

但是,不同的人對食物過敏的情況也不同,一般每個人僅對一兩種食物過敏,因此不要過於誇張,擴大忌食範圍。而且,忌口的食物也不是永遠不能吃,在皮膚病穩定一段時間後,可試探性地少量吃些,如無特殊反應,可逐步增加;即使原來過敏的食物,經過反複訓練後,也可能會不再發生過敏反應。

專家支招:

對於易引起過敏的食物,可采用記錄的方法,記下吃入食物的種類及時間與症狀發生的時間,如在12~24小時發病,就為致敏食物。這樣忌口就有了針對性,縮小了忌口範圍。

專家解難:

問:患了皮膚病能不能經常燙洗患處?

答:如果經常用熱水燙洗患處,會將皮膚表麵的脂質膜破壞掉。若再用肥皂,破壞情況就更嚴重了,這勢必會使患病處皮膚越來越幹,痛癢愈加嚴重,形成惡性循環;且經常用熱水燙洗患處,還會使患處皮膚紅腫得越來越厲害,毛細血管擴張也越來越嚴重,可能會加重病情。因此,患皮膚病時,用熱水燙洗患處是不科學的。

糖尿病患者把血糖降下來就行

身邊誤區:

一些糖尿病患者認為,隻要自己的血糖降下來,病情就不會有危險了。其實不然。血糖低到一定限度也是一件危險的事,需多加注意。

專家分析:

糖尿病患者服藥後,血糖降到某個值後,神經細胞就不能得到葡萄糖的供應。如果10分鍾不能緩解,神經細胞的活動就會受到抑製,神經細胞功能受損,導致精神異常,智力減退,甚至會出現行為障礙。

專家支招:

糖尿病患者不能單純靠降低血糖來治病,而應根據自己的症狀在醫生指導下正確用藥,調整用藥與進食的關係。如果因單純服藥導致血糖快速下降,出現低血糖反應,如出冷汗、心慌、惡心、臉色蒼白等,應立即喝上一杯糖水,症狀會很快緩解。

專家解難:

問:糖尿病患者能不能經常臥床靜養?

答:如果經常臥床不動,即使輸入足量的胰島素,也難以控製肌肉對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利用。據報道,接受檢查的糖尿病患者中,在臥床7天後腿部肌肉對葡萄糖的吸收明顯減少。所以說,糖尿病患者過多休息是無益的,患者應根據自身的狀況,適當參加體力活動,作為治療的輔助措施。

第五章 心理健康誤區全攻略——平衡心理,放飛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