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忙的生活、快節奏的生活,常常讓我們處於一種高度的緊張狀態,於是各種各樣的精神問題也隨之出現,損害我們的健康。醫學專家已經證實,精神與身體健康存在著密切的關係,比如悲傷會釋放壓力荷爾蒙;而快樂則能增強機體活力,讓人保持良好的情緒。因此,在日益浮躁的現代快節奏生活裏,我們需要走出心理誤區,重視我們的心理健康。
孩子不需要發泄
身邊誤區:
一些家長都認為,孩子每天有吃有喝,有玩具玩,有學可上,所以他們不會有心理問題,自然也更談不上發泄了。但事實上,孩子也需要適當的發泄。
專家分析:
孩子在學校和家庭生活中,難免會遇到一些不順心或不舒心的事,這時往往就會失去心理平衡,從而發生一些衝動過激的行為。如果家長不理解孩子發脾氣的心理特點,將孩子的宣泄看作是有意搞破壞,嚴加訓斥與製止,迫使孩子強行克製自己的情緒。表麵上孩子可能不做聲了,但卻憋在心裏,加重了緊張焦慮。長期下去,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很不利,而且還會影響神經功能與身體的健康成長。
專家支招:
隻要是在不妨礙他人與適度的原則下,家長適當給孩子一些發脾氣、使性子的機會,讓他們將心中的焦躁和不快宣泄出來。當然,家長對孩子宣泄行為也要正確地引導和教育,恰當地宣泄,減少破壞性行為。
專家解難:
問:什麼是心理斷乳期?
答:進入青春期前後的青少年,生理和心理都逐漸趨於發育成熟。此時,他們開始變得不聽話,經常和家長、老師作對。這個時期在心理學上就稱為“心理斷乳期”。處於心理斷乳期的孩子,獨立活動的願望會變得越來越強烈,強烈要求別人把他們看作成人。此時家長若還將他們當孩子看待,他們會感到厭煩,並產生反抗心理,萌發對立的情緒。對待這個時期的孩子,家長要尊重他們的自尊心,盡可能支持他們。但也不能過於遷就他們的不合理要求和不良行為,對於較嚴重的反抗行為,要可采取獎賞訓練等方法,強化孩子的順從行為。
自我肯定就是自信
身邊誤區:
一些青少年覺得,隻要經常自我肯定就能增加自信,讓自己變得更有信心。然而,過度的自我肯定也是不恰當的。
專家分析:
恰當的自我肯定是自信的表現,然而如果過分地進行自我肯定,就是將自我接受推向了一個極端,過高地估計自己。一方麵,過高地評價自己,就會誇大自己的長處,甚至視自己的缺點為優點;另一方麵,對自己評價過高就會看不起他人,放大別人的短處。這兩點無疑對青少年的成長是不利的。
專家支招:
自信固然是好事,但也要正確地評估自己,否則自信就成了自傲,對身心發育都沒好處。
專家解難:
問:青少年怎樣克服社交羞澀心理?
答:首先,要客觀地估價自己,樹立自信心,順其自然地表現自己,不要過多在意他人的看法;其次,要勇於和別人交往,向經常見麵但說話不多的人打招呼,善於放鬆自己的情緒,使用一些平靜、放鬆的語句進行自我暗示,緩和緊張的情緒,減輕心理負擔。此外,還要能克製自己的憂慮情緒,多看積極的一麵,平時注意培養自己的良好情緒和情感,不要讓自己置於不信任和不真誠的假定環境中。
青少年有逆反心理很正常
身邊誤區:
經常有父母認為,孩子出現逆反心理是自然現象,就像孩子到了年紀要換牙一樣,不用太多關注。其實,這種逆反心理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會出現的,而與家庭環境、學校環境及社會環境有密切關係。如果不能正確處理好孩子的逆反心理,就會給孩子的心理發育帶來不良影響。
專家分析:
逆反心理是在一定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孩子對某些事物或結論產生了相反的反應情緒,表現出對家長、老師的一種反抗心理行為,帶有濃厚的“否定”、“反抗”和“爭取獨立”的色彩。從心理學上來講,這屬於一種心理上的適應困難,或稱為“適應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