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青春期心理誤區(2 / 2)

青少年正處於一生中生長發育最旺盛的階段,在體魄、生理、心理等方麵都迅速發展,但在生理知識、生活經驗和社會實踐中,卻跟不上其迅速發展的需求,有待於成熟和完善。這就使得他們在處理人際關係和各種複雜問題時要麵對很多困難和問題。

而且,青春期是第二性征的出現,青少年開始有了模糊的性意識,性別角色也開始明顯起來。而青少年對性知識和性道德又缺乏正確的認識,這就會使他們的心中充滿困惑。

各種不成熟的心理,都會導致青少年出現逆反心理。當他們受到挫折、創傷時,如果心理適應能力較差,而受盲目、非理性的支配時,就會表現出明顯的逆反行為。

專家支招:

父母們要多關注青少年的心理問題,多了解孩子出現逆反心理的根源,及時幫助他們解決在青春期遇到的各種困惑。這是減少青少年逆反心理的重要措施。同時,要懂得尊重他們,肯定他們的長處,遇到問題多與孩子溝通交流;對他們的錯誤也要客觀分析,不要任意誇大或埋怨,讓孩子充分感受到家庭的溫暖。

專家解難:

問:什麼才是兒童心理健康的標準?

答:首先是智力發育正常,一般智商會在80以上;其次,情緒穩定協調,擁有良好的心理狀態;第三,心理特點符合實際年齡,行為協調,反應能力適度;第四,能與周圍的人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個性穩定而健全,有客觀而積極的自我意識,能適度控製自己的心理和行為,符合社會道德標準。

中學生離家出走是有心理疾病

身邊誤區:

目前,中學生離家出走的顯現越來越多。一些家長認為,孩子離家出走就是有心理疾病,應該找心理醫生。其實遠沒有那麼嚴重。

專家分析:

中學生離家出走的原因很多,首先可能是人際關係緊張所致,與父母、老師和同學相處不融洽,從而造成心理壓抑,導致棄學離家出走。

其次是人格異常與逆反心理。人格異常的青少年容易對周圍的人抱有敵意或戒備心理,與學校或家庭的成員鬧矛盾而突然出走。而經常感到學習負擔過重,產生厭學情緒;或者遇到問題不能及時解決,也會以逃學或出走的形式表現出來。

此外,一些孩子孩存在拜金心理,在學習中常表現出漫不經心,想逃學去掙錢;或學某些歌星、影星,離家外出闖天下。

專家支招:

對於離家出走的孩子,家庭和學校要積極配合,尤其是那些離異家庭的孩子。同時學校也應加強自身的教育能力,重視心理教育課程的開設,提高學生自信心,培養學生的生活情趣,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讓青少年能以良好的心態度過青春期。

專家解難:

問:青春期的孩子為何會感到特別孤獨?

答:青春期階段是一個人從兒童向成人轉變的過渡階段。在這個階段,有關自己和社會的各種信息都紛至遝來,需要他們不斷地思。而在這個過程的最初,他們並不知道自己想幹什麼,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而且,社會賦予他們的角色也突然增多:子女、學生、同學,他們還希望得到成年人的尊重和信任。這對他們來說並非易事。然而他們又想表現得獨立和成熟,於是一方麵特別想和別人交流,一方麵又不願敞開心扉,這些就讓他們感到特別孤獨。不過,這種孤獨正是青少年自我意識發展的一種表現。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社會生活經驗的豐富,以及自我探索的深入,他們會逐漸獲得一種熟悉自己、對自己有信心、有把握的感覺。這時,他們就能獨立思考,也願意與人交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