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壓力才有動力
身邊誤區:
我們常說“有壓力才有動力”。不可否認,適度的壓力對個人成長與發展是有益的,然而許多人認為,壓力越大,動力才越大。
專家分析:
壓力太大,人就會處於高度緊張狀態,伴隨而來的是心跳加快、呼吸加速,血壓升高、血液循環加速等。如果機體長期處於這樣的狀況中,身體機能就會降低,導致免疫力下降,誘發病變,如損壞神經係統,“摧殘”人體的消化係統,且會讓人感到疲勞懈怠等。
專家支招:
平時要重視心理調節,要有一顆平常心,在工作上不要苛求自己;即使有一點壓力,也不要過於放在心上。培養自己的幽默感,這是緩解壓力的最佳良藥。在工作壓力過大時,更要努力調節自己的心情,以幽默、微笑等多種方式讓自己放鬆,解除壓力。
專家解難:
問:經常嘮叨能自我放鬆嗎?
答:日本一位著名心理學家曾對5700名24歲以上的女性調查發現,半數以上的女性都喜歡與朋友或丈夫傾訴內心的煩惱,這些女性的身心都比較健康。與此相反,約有三分之一的女性是以酗酒、吸煙及服用安眠藥等方式來緩解壓力的,結果她們都不同程度地患有神經衰弱、月經失調、高血壓等疾病。可見,嘮叨能幫助女性緩解情緒,釋放壓力。實際上,嘮叨或找人傾訴同樣也能緩解男性的心理壓力,促進身心健康。
自卑隻是缺乏魅力的根源
身邊誤區:
人們常說,自卑隻是缺乏魅力的根源。其實,自卑更是衰老的催化劑。
專家分析:
自卑,就是自己輕視自己,對自己沒信心。自卑的人經常心情低落,鬱鬱寡歡,常因害怕別人看不起自己而拒絕與別人交往;缺少朋友,甚至自疚、自責、自罪;做事缺乏信心,優柔寡斷,沒有競爭意識,自然也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悅,因而常感疲勞,心灰意冷。
自卑的人,因為大腦皮層長期處於抑製狀態,絕少有歡樂和愉快的良性刺激,中樞係統處於麻木狀態,體內各個器官的生理功能難以得到充分的調動,所以根本無法發揮它們應有的功能;同時,內分泌係統的功能也會失去常態,有害激素分泌增多,免疫係統功能下降,從而使人的生理過程出現改變,導致各種病症,如頭痛、乏力、焦慮、反應遲鈍、記憶力減退、食欲不振等。所以常常麵容憔悴,皮膚多皺,甚至出現性功能低下,使衰老過早出現。
專家支招:
要想摒棄自卑心理,首先就要客觀地對待自己,熱愛自己,樹立起生活的信心;其次要擴大生活領域,積累生活經驗,多與他人接觸,廣交朋友,建立友誼。在交往中,通過別人的啟迪和誘導,會使自己茅塞頓開,從而矯正自己的心理。同時在愛人和被愛的過程中,也能逐漸體驗到自身的價值。
專家解難:
問:與異性交談有益於健康嗎?
答: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研究人員曾對1000名自願報名者進行研究,發現不論男女老少,在沮喪和煩惱時都能從異性朋友那裏得到安慰。對於男性來講,女性中的絕大多數都是最佳聆聽者,因為她們比較善解人意,容易理解和體諒談話者的處境和苦衷;而男子在女性聽眾麵前談吐又比較坦誠,能流露出內心的隱秘。對於女性來說,與男性交談也能敞開心扉,傾吐煩惱。所以說,如果有適當的異性朋友,與他們傾訴不失為一種好的放鬆方式。
煩躁與身體抵抗力沒關係
身邊誤區:
有人認為,煩躁隻會影響情緒,與身體抵抗力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其實不然。我國中醫在煩燥中對機體抵抗力影響方麵的論述,如怒傷肝、急傷心等,說明煩躁對身體具有明顯的影響。
專家分析:
人如果長期處於在煩惱和消沉的情緒中,就會對接觸的人或事牢騷滿腹,總覺得一切都不盡人意。久而久之,就會被這種煩躁思緒所困擾,導致免疫係統受到壓抑,難以得到有效刺激,使免疫細胞訓練的機會減少。當機體有病菌入侵時,免疫係統就會反應遲鈍,不能有效發揮功能,病原體就可以很容易穿越機體封鎖線,在體內引起疾病。
專家支招:
經常煩躁的人,應盡快使自己找到導致自己煩躁的原因,在生活和工作中學會創造樂趣,激發生活和工作的熱情,使內心得到徹底的放鬆,提高免疫功能。
專家解難:
問:工作遇到麻煩時,怎樣才能做到心平氣和?
答:首先,要敢於承認問題,讓對方知道自己的錯誤,並要求他們給予理解;其次要自做理喻,以合理的態度對待事物;而且還要能自我解嘲,有時幽默是解決問題和擺脫困境的不錯方法。此外,還要具有寬容之心,善於將憤怒的壓力從自己的肩膀卸下,幫助自己忘記所受的委屈。
怒火不發不快
身邊誤區:
人都有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變化。在工作中,這些情緒也常會出現,於是有人就認為,有了怒氣就得發出去,否則就會致病。然而,經常發泄怒氣也並非就利於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