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方:孔原 金逸影視傳媒市場總監
網絡並沒有罪過。之前都是團購在掠奪電影院,網絡電商來了以後,不會像團購太低價做。他們比較正規,不存在偷漏瞞報,也是出票房,但是我最近也在研究美國的兩家電商的網站,他們專門賣電影票,以後格瓦拉也好或者其他渠道的電商也好,如果把電商的網站建造得更有電影文化那就非常好,美國有一個網站每年評最佳影片,觀眾對這個網站是非常信任的,他們評出來的最佳影片大家都去看,這是很重要的。
正方:安曉芬 大盛國際傳媒總裁
說到互聯網,我覺得從去年下半年就開始,鋪天蓋地的都是互聯網。作為一個電影製作公司,其實我聽了心慌慌的,不知道未來對我們的衝擊是什麼樣子,尤其像阿裏巴巴、騰訊和百度,包括樂視本身已經有了,都在進軍主流的電影產業。我自己真的是會有很惶恐的感覺。比如一些很小的電影公司,很可能被這些網絡大佬給吞並掉。但電影製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不知道網絡能否在內容上做好。
反方:孫忠懷
騰訊公司副總裁
互聯網對電影業至少有兩個利好。第一個利好,版權費一直在看漲,對電影生產環節,網絡是利空消息。第二個利好,拉長了電影跟觀眾交流的壽命,因為一般像我們過往的話,除非看盜版,否則一個電影下線以後就不太容易看到了。現在從電影院院線下來,還可以進視頻網站付費區,又可以進入免費區。這有助於電影的品牌延伸,是一個比較好的趨勢。
正方:高軍
今天的電影市場可以說是山雨欲來風滿樓,近兩年包括電商、網絡對於電影市場未來預期收益開始染指,從娛樂寶的募集融資到一張電影票再到網絡付費視頻的出現,網絡對電影業的滲透可以說無孔不入。展望未來,說得蒙一點,當網絡和電商進入電影聖殿,我們這裏多了一盞異樣的燈。
反方:劉勇
網絡時代的特點,就是能跟受眾取得最大的互動,在信息的獲取上更快更直接。也就是網絡更能懂得用戶的需求與心理,從融資到製作再到銷售與影院,懂用戶,真正懂電影才叫專業,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電影業的發展。BAT是在用網絡思維,拓寬並加深觀眾與電影的關係,目的無非是推動電影業的更好發展,幫助整個影視行業迎接新的春天,並沒有取而代之重新洗牌的意思。
小小de外星人:我們是大學生,大學生是無產階級,所以當你們說電商價格這個詞不好的時候,對我們來說是種傷害。因為電影文化應該是全民的,而電影院的價格定在60元或者100元,大眾的貧民不能進電影院。反倒正是因為互聯網有了網購與團購,我們才有接受的可能。所以我覺得網購正是未來電影業的優勢。
最愛namie:網絡購票是對電影業的攪局?高軍這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啊,這話說得完全不了解民生,不團購的話貴得要死,即便是我想去電影院看電影我也看不起啊,除非是碰上《阿凡達》這種大片。團購一場三四十,看個好萊塢大片還是值得的,就算情節差點,至少那個畫麵效果還有演技沒的說,看著享受。國產電影大多要畫麵沒畫麵,情節又無聊,這種爛片三四十塊都不值。
邊走邊笑:力挺馬雲!就應該取消太多的中間環節,讓利給老百姓。當年的電影院、出租車很多行業被壟斷,一場電影要一百塊,甚至更高,成就了無數暴發戶明星,結果又怎樣?富裕的人不知道感恩,不懂得回報社會。現在的時代就該把市場選擇權交給老百姓,讓老百姓有發言權、選擇權,隻要暴發戶們有愧於社會,我們就封殺你。
薩莫小姐:支持電商,讓那些自以為是的導演們看看自己拍的爛片到底值幾毛錢。市場價格就應該買東西的說了算。覺得自己搞電影的了不起,說的話好像是別人汙染了電影圈,但也得考慮考慮自己拍的那些能叫電影嗎?對得起電影嗎?說電商汙染,不搞團購,自己不知道自己拍的片兒觀眾團購都不想看。配稱之為電影人的,永遠不會討論這麼傻X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