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手部保健與護理(2)(3 / 3)

因此,刺激手掌的哪一點,哪一區,都和內髒中的某一部位相關聯,也影響表現在外的症狀。手掌刺激要強調實際治療症狀。因為刺激有強、弱不同,可產生正、反兩種效果。

四、手部按摩需要一定的時間和順序

進行手部按摩必須按照順序按摩手部經穴和反射區,並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選擇按摩時間的長短,這樣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1.時間與次數

對於按摩的時間,可根據病情和體情況選擇。其目的在於能使患者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下麵是一些具體要求:

①按摩療程,一般7~10次為1療程,1~3個療程見效,如慢性疾病,則需延長療程。

②按摩的時間據實際情況而定。每次按摩的總時間,一般選擇半小時左右。如病情複雜或病症較重,可適度延長至40分鍾。如果每次按摩時間太短,則達不到治療效果。但如時間過長,則易引起疲勞,可見適宜的按摩時間十分重要。

③每日按摩的次數,如條件允許,2~3次為佳。

④對於具體每個反射區的按摩時間,主要根據病症反射區的變化而調整。主要病症反射區,用力按摩5~15分鍾。

⑤最佳治療時間,應選擇睡前半小時內。

2.按摩順序

按摩是需要有順序的,因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各個髒器之間互有聯係,某一器官發生疾病,往往會影響其他器官的功能而引起失常。所以在手部按摩時,應注意順序,尤其是對手部反射區的按摩更須注意,以便使身體各器官保持最佳的協調狀態。

特殊情況下,按摩需因病而異,如果處於緊急狀況,需要立即緩解的,如偏頭痛、牙痛、關節扭傷等,可直接按摩相對應的反射區。一般疾病的治療和保健,應該按下列順序進行:首先采取全手按摩。一般先從左手開始,最後按摩右手。具體步驟如下:

①左前臂:按摩者一手握患者手給予配合,另一手按照由遠至近的方向,依次推按、拿、捏、點壓橈、尺兩根骨頭的四周,根據解剖特點,要特別注意手掌麵,因這裏的神經血管豐富,敏感區多。

②左手腕:以按摩者左手協助,右手拇、食指依次對捏腕關節四周。

③左手掌:肉厚,多用拇指推,指端點壓和拇、食指對捏的方法,一般順序以仰掌由遠至近,大魚際和掌部各掌骨間,與手背尖似的順序進行。

④左手指:按摩者用拇、食指央壓或扣撚揉各指,注意各甲根角、指端相近中節指骨側麵與指腹麵交角的骨膜。

⑥左手背:按摩各掌骨的兩側。因為通常習慣從第二掌骨虎口側開始,這個部位最容易按摩到各個角度。隨後按摩虎口另一側,即第一掌骨虎口側。然後按摩者雙手拇指同時按摩第二、第三掌骨和第四、第五掌骨間,再用按摩者右手拇指按壓第三、第四掌骨間。最後以雙手食指指端扣點第一、第五掌骨的靠手掌麵兩邊的部位,以達到顯著效果。

右手的順序與左手相似。

五、手部按摩注意事項

①按摩時,風扇不宜直接吹到被按摩者施術部位,治療結束後,患者應注意保暖,1小時內不宜用冷水洗手,按摩者亦不可馬上用冷水洗手,應休息片刻後用溫水塗肥皂洗淨雙手。

②治療前休息片刻,要將指甲剪短,以防在按摩時劃傷皮膚,保持雙手清潔溫暖。

③手法要熟練,耐力要持久,按摩要柔和,用力要深透。對不同體質者,應注意調整刺激的強度。

④治療時應避開骨骼突起處,以免擠傷骨膜,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⑤手部有外傷、膿腫,治療時應避開患處。可在另一隻手的相同部位或同側腳的對應部位進行按摩。如因冶療不慎,造成皮膚紅腫、瘀血者,可在患部塗上紅花油,暫時停止在該處按摩。

⑥按摩後有些患者可能出現低燒、發冷、疲倦、腹瀉等全身不適症狀,或使原有的症狀加重,這是一種正常反應,可繼續堅持治療,這種症狀自然消失。有的人在接受按摩冶療數日後,尿液顏色變深,並且氣味加重,這是因為“毒素“排出所致,不必驚慌,仍可堅持治療。

⑦長期接受手部按摩,雙手痛覺遲鈍是常有的現象。此時,用鹽水浸泡雙手半小時,痛覺敏感度會增強,治療效果會有明顯提高。

⑧空腹或飯後1小時內,不要按摩治療。

⑨心髒病、糖尿病、腎髒病患者,按摩時間每次不宜超過15分鍾,有嚴重心髒病、癲癇、肝功能異常者,應配合其他方法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