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棄風限電報告(1 / 3)

中國棄風限電報告

封麵故事

作者:王趙賓

簡述

中國風電棄風限電分析報告是《能源》雜誌·能源商學院研究人員曆時近2個月的研究成果。與以往不同的是,我們並不完全是將“棄風限電”,放置於風電增量和銷量的產業鏈中去做分析,更多的是將其放置在整個電源結構、區域特征的背景下,對不同區域的變量進行對比分析,從而找出各地所麵臨的共性和個性化問題。

製作目的

我們希望通過對內蒙古、吉林、甘肅等10餘個省份,近5年的數據歸納和分析,梳理出一份中國風電棄風的榜單。能夠尋找其中由棄風所引申出來的新變化,同時這些變化當中所涉及到的主體又有著怎樣的關係。與此同時,能夠對未來的風電產業發展做出相應的預判。

研究方式

我們通過研討會、實地調研和大量的數據歸納整理、分析等方式,進行了各方麵資料的彙總。我們曾組織行業專家、企業參與能源商學院第一期沙龍活動,專門就新形勢下的棄風限電進行了探討。

與此同時,我們也曾深入國內風電最為集中的區域——吉林白城進行走訪調研;對於數據的使用,我們結合了國家能源局、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可再生能源專委會(英文簡寫:CREIA)、中國風能協會(英文簡寫:CWEA)等機構的資料,進行係統性梳理和分析。根據不同年份和省份的棄風比率,進行了排名。

我們的結論

通過對近5年以及10餘省份的數據分析,不難發現近年來國內風電領域的棄風限電,主要存在於傳統的風資源豐富、裝機量集中的“三北”地區。其中,吉林、內蒙古、甘肅等地是棄風最為集中的區域,最高時棄風率均在20%以上。

從數據分析來看,去年風電裝機量僅次於2011年,同時全國又新核準了413個風電項目,新增容量達3095萬千瓦,這部分裝機量將在今年集中釋放。為此,我們有理由擔心:2014 年國內棄風限電的壓力,會比2013年要大。

從國家能源局發布的2014年全國第一季度風電並網運行情況來看,全國棄風總量達48.47億千瓦時,棄風率達到了 11.7%,比2013年的11%略有增加。就重點省份棄風率的排名而言,東北四省區都有所上升。其中,吉林省棄風率依舊排在首位,該省這一時期35.24%的棄風率,同比高出十多個百分點。

早在2012年,國內風電發電量1004億千瓦時首次超過核電982億千瓦時,風電成為整個電源結構中的第三大電源。這也意味著風電在整個電源構成中,占據了舉足輕重的位置。隨著海上風電、分散式風電的增長以及特高壓輸電線路的建設,風電占比仍將會有上升空間。同時,由於當前所麵臨的棄風限電的現實問題,無論是風電開發企業亦或是地方政府,都更加理性的看待風電問題。

棄風及分析

2010年是國內風電產業重要的轉折點。主要是因為風電產業的主要矛盾,已經從原有爭取大規模和高速度的風電裝機量,轉向如何消納風電與建設速度之間的矛盾。當年,中國風機裝機總量4473.3萬千瓦超過美國,成為世界裝機第一。同時,棄風限電成為新問題愈加明顯。據統計,該年全國棄風量達到了39.43億千瓦時。由此,國內風電開始在痛心與榮耀的糾葛中,艱難前行。

具體而言,近5年來,國內棄風限電呈現以下特點:

一是,無論是棄風量還是棄風率的變化,都呈現了類似一道“拋物線”趨勢。2010年,棄風量以及棄風率都逐漸上升;到2012年達到頂點,為 208.22 億千瓦時,比上一年多出了85.22億千瓦時,近兩年則呈現逐漸下降的態勢;其中,2013年的棄風率在10%左右,與2010年基本持平;

二是,棄風量與風機安裝量密切相關。2012年國內棄風量達到曆史峰值,其前一年,10億多千瓦的風機安裝量,也是至今前所未有。眾所周知,盡管2013年的棄風量有所好轉,但不容忽視的是,這一年的風機安裝量卻達到了9億千瓦。為此,我們有必要擔心,類似2012年棄風的悲劇或許將會在2014年重演。

三是,棄風雖讓人揪心,卻絲毫掩飾不了它在整個電源結構中比重的提升。目前,國內風電發電量在整個電源結構中,比例不到3%,但是2012年,風電發電量已經首次超過核電的982億千瓦時,成為繼火電和水電之後的第三大主力電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