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疆電解鋁為何能一枝獨秀?(2 / 3)

國家調控政策影響

隨著國家加強對電解鋁產業的政策調控,新疆電解鋁業也發生了變化,但從實際看,仍然是市場性的因素強一些。

一方麵新疆電解鋁業“生存空間大”。2013年以來新疆除被要求不能繼續建設的個別電解鋁企業外,生產或在建的企業並未完全受當前國際電解鋁行情的影響,仍然加大氣力進行建設;同時地方政府從當地經濟、就業及社會穩定等因素出發,對這些企業進行項目建設基本持支持態度。畢竟電解鋁這個產業投資大,資源轉換快,勞動用工多,具有吸引力,並存有一定的利潤。

盡管當前電解鋁產業受限,國際鋁行業態勢不明,一直處於低價位運行,但是新疆地區煤價低,電力成本低,電解鋁建設仍然充滿著“熱火朝天”的誘惑力。究其緣由,一是國家產能調整迫使這些企業從一開始建設起點就得高,隻有敢於投入、敢於使用新技術、新工藝,勞動生產率才會提高。和內地同類企業相比新疆的企業明顯用工少,管理層精幹,人工成本相應低;二是現行行情下電解鋁建設成本較低,大宗原材料價格均處於低位,大多企業仍有盈利空間,利益驅使他們隻有規模,才能有豐厚利潤;三是他們看好在未來時間,電解鋁產業仍然是一個“希望產業”。這既有國家產能調控因素,也有內地各種成本上漲導致的產能壓縮或關閉部分企業釋放的空間,還有就是看好新疆地處亞洲腹地輻射中亞的優勢,以及國家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所帶來的潛在市場。可以講,新疆電解鋁產業的發展完全是依靠市場而快速興起的,政策調控實際是一個科學,可持續的過程。

另一方麵新疆電解鋁市場“火爆”。在市場行情條件下(鋁錠價格12700元/噸),新疆兵團所屬兩家電解鋁企業噸鋁盈利約800元左右;準東地區電解鋁企業略有盈利;其它電解鋁企業鋁錠完全成本在13000左右,基本持平。雖是這樣,但從電解鋁成本構成趨近底線比較,也使入疆的這些電解鋁企業看到未來的升值空間,促使在新疆“大展宏圖”。

新疆本地原鋁消費市場較小,各鋁企業均以生產原鋁為主,僅新疆眾和18萬噸的原鋁就地消耗外,其他均外運國內原鋁消費市場集中的華東、華南及華中地區。比如:準東區域3家企業鋁錠由廠區汽運至吐魯番鄯善火車站(約400多公裏),從鄯善裝運火車發華東市場銷售;信發、天山鋁業部分鋁錠直接由廠區汽運至烏魯木齊裝車或直接汽運往廣州銷售(4500公裏);另部分鋁錠汽運至蘭州轉火車運輸至華南市場,電解鋁產品銷售甚是“火爆”,無需政府幫助協調或“救助”。

相對內地電解鋁企業來講,運距遠是新疆電解鋁企業共同的短板,但當前均消化在低煤價、低電價中,運費成本基本控製在每噸千元以內。

新疆電解鋁未來發展

新疆電解鋁產業已進入一個快速發展期,呈現“井噴”現象,也引起國家和業內有關方麵的關注。一個沒有靠國有資本主導,也沒有像電力、石油那樣由央企管控的產業,竟然在新疆發展的如火如荼,不得不令人思考。那麼,新疆電解鋁產業到底應該走一條什麼樣的路呢?

第一,充分發揮政府的協調、服務功能,引導新疆電解鋁產業走 “資源開發可持續、環境保護可持續”的良性發展之路。新疆電解鋁產業無論是做大,還是做強、做優,政府和有關部門在其中所發揮的作用都不應低估。這裏麵不但有個規模問題,更主要的是還牽扯到資源開發和環境保護問題。眾所周知,電解鋁橫向上牽扯到煤炭、電力、鋁三個產業。這三個產業不論誰都涉及到資源、環保這兩個方麵問題。因此,在新疆電解鋁的大發展中,要按國家產業政策處理好煤炭、電力、鋁三者產業鏈關係,既不能為了需求電力而浪費煤炭,也不能有了充足電力而不在鋁生產中下功夫降電力成本,要從節約一克煤、一度電、一滴水做起;更不能為了鋁發展犧牲資源和環保,要在一開始就做到節能、環保、技術三位一體,實現鋁跨越同時,資源和環保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