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在煤礦建設中要求按煤礦規劃,高標準、建大井的目標建設優質、安全、高效的礦井;在建設電廠時,則選擇適宜相應規模電解鋁生產的發電機組,做到度電有用;在建設鋁廠時,則選用當前最先進的500千伏安以上的電解槽,實現節約一度電噸鋁就能盈的理念,既實現循環經濟效應,也為企業贏取收益,更重要的是也保護了資源和環境。
第二,打破體製界限的“籬笆牆”,鼓勵多元發展,強強聯合,走適合新疆電解鋁特色發展的新路子。電解鋁是一個投資巨大的產業,一個100萬噸的電解鋁企業投資就達75億元,如果再配套建設一個投資40億元的1000萬噸煤礦和一個投資60億元總容量175萬千瓦的電廠,煤電鋁三項共需175億元。這樣一個數字,無論對國有企業,還是對民營企業來說都不是一個小數目。正因為投資大,也對新疆現行建設的這些煤電鋁企業造成影響,他們或是沒有建成完備的產業體係,或是隻能是粗產品,不能進一步在下遊做深做精。既然新疆的電解鋁產業由民營主導,那麼這當中一定有空間,國家倡導的混合所有製經濟體係就一定能在新疆的電解鋁業內率先突破和實現。
進軍新疆電解鋁的企業都是國內規模居於前列的企業。但是無論如何,個別企業在技術上、產業優勢上都不能和央企相比。在目前,麵對國家電解鋁產能調控,新疆電解鋁企業隻有走強強聯合的路子,隻有引入行業“領軍老大”的央企,新疆的電解鋁產業才算完備,新疆的電解鋁企業才能“抱團闖市場”,才能走出新疆電解鋁特色的發展路子。同樣,我們的國有企業在這場變革中也要轉變觀念,改變“一股獨大”局麵,按照“不求所有,隻求擁有”的原則,以轉讓股份,引進各種資本等方式實現體製上的突破,促新疆電解鋁業實現雙贏。
第三,支持推進煤電鋁產業一體化發展方向,進一步延長產業鏈,做好、做足鋁下遊精深加工文章。在我國,由央企“老大們”控製的諸如電力、石油和煤炭這些產業,近年一直在提倡向上遊、下遊發展,形成煤電煤化工、石油化工產業鏈,但到目前走向成熟的煤電煤化工產業鏈、“吃幹榨淨”的石油化工鏈還未形成規模。可在新疆,由民間自發主導形成的煤電鋁產業鏈卻悄然而成。原因一是市場競爭太激烈,不走產業一體化就象內地的電解鋁企業一樣隻能是死路一條;二是新疆資源太豐富,吸引力大,有競爭空間。
事實上,現在新疆電解鋁的發展已經不是一體化的簡單問題,而是生產的鋁錠能否就地象煤炭、電力一樣轉化的問題。到2015年,新疆電解鋁產能達800萬噸後,如果仍然像現在由汽車、火車運鋁錠到內地進行生產加工再運產品到新疆乃至中亞等地,那麼新疆的電解鋁就會像新疆的煤炭一樣“蝸居”,既運不出去,又隻能賣無高附加值原產品。因而,隻有有計劃、有部署的在兵團、烏昌區域的一些中心樞紐位置,興建3至5家電解鋁精深加工企業,最終實現50%的產能就地轉化,50%的鋁錠外運,新疆的電解鋁才能真正“兩條腿”走路。
第四,追求一流,當中國鋁產業的“龍頭”。新疆電解鋁業構建中國鋁產業 “龍頭” 的條件已具備,當務之急就是要樹立卓越,追求一流的目標。要切實和世界一流企業對標,和國內先進水平對標,找到突破口,做到指標一流,裝備先進、技術領先,節能環保,工效提升,真正體現科學一流的內在含義,而不是簡單規模上的低水平重複。
正值國家電解鋁產能調控,這或許對當下的新疆電解鋁業是個“幸運兒”,這既有體製、機製對電解鋁業帶來的創新要求,也有市場經濟調控帶來的變革。在未來,新疆電解鋁這艘“航母”能否從剛剛度過的“試航期”駛向“深水區”,還有待觀察。
(作者為中鋁新疆鋁電有限公司副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