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改革試驗
公司
作者:徐沛宇
此時擰開沉重的改革閥門,對深陷漩渦之中的中石油,是內外壓力之下的必然選擇。而改革的指向與願景,也將客觀催生出一個全新的投資格局。
5月22日清早,前一天晚上深夜剛從上海返京的周吉平風塵仆仆地出現在了北京漢華國際酒店的會議室裏,如往常一樣參加一年一度的中石油股東大會。
但一反常態的是,作為中石油股份公司董事長的周吉平,並沒有在股東大會間隙接受任何媒體的采訪。在大會茶歇期間,周吉平也沒有像他的副手廖永遠、汪東進一樣走出會場拿杯咖啡提提神,而是留在了會場內部的休息區;當茶歇結束會議再次開始時,滿頭銀發的周吉平又在工作人員的陪同下默默地回到了會場中屬於他自己的位置。
“今天的會場氣氛明顯比往年更謹慎。”參加股東大會的一名中石油小股東向《能源》記者透露說,“高管們回答股東以及投資者問題的時候感覺也比較簡略和模糊。”
股東大會的氣氛變了,參加股東大會的人員變了,人們更加關注的是,擁有近百萬名員工之眾的中石油未來將如何改變。
在中石油內部,以其前董事長蔣潔敏為首的腐敗窩案已經發酵半年多仍沒有結局;在中石油外部,不論方向、深度如何,切實的改革已在各界形成基本共識,其兄弟企業中石化集團則已經被看成了改革的“急先鋒”,在如此情形下,不管中石油願不願意,“改革”都將會是這家中國體量最大央企眼下最重要的關鍵詞。
其實,在世界上所有國家裏,油氣行業都是一個自然壟斷的行業,如果寄望國內油氣領域掀起的這場改革徹底打破行業的壟斷恐怕並不現實。不過,中石油這家體量龐大的一體化國家石油公司(NOC)是否會通過這場改革,進一步走向更加市場化的國際石油公司(IOC)呢?這是值得觀察和期待的。
站在改革試驗田裏的中石油,或許將卸下部分沉重和冗長的中下遊業務,又或許會選擇幾個地區作為試驗先行區域。但不管怎樣,此時擰開沉重的改革閥門,對深陷漩渦之中的中石油,都是內外壓力之下的必然選擇。
尚未清晰的改革大局
說起中石油的改革方針和路線圖,“領導們還在研究最終的改革方案吧,我沒有了解到完整的改革大計。”——許多中石油的中基層人士目前都有這樣的感覺:對改革並沒有清晰的認知。
中石油從去年以來就開始謀劃全麵深化改革方案,在其2014年的工作會議上,周吉平發出了全麵深化改革的動員令。今年3月14日,中石油宣布成立全麵深化改革領導小組(下稱領導小組),周吉平任組長,副組長由集團公司總經理、黨組成員廖永遠擔任,汪東進、喻寶才、沈殿成、劉躍珍、王立新、劉宏斌以及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周新源為領導小組成員。
領導小組確定了六個主攻方向和九項改革重點,看起來全麵而廣泛,令人眼花繚亂,難以看出一個明確的目標和方向。
而在領導小組成立一個多月後,4月17日,第一次會議召開,這次會議被中石油稱為標誌著吹響了全麵深化改革的衝鋒號。
在這次會議上,領導小組審議批準擴大遼河、吉林油田經營自主權試點建議方案和部分管道資產整合方案,研究部署近期改革重點工作。中石油稱,部分專項改革方案已初步形成,打算成熟一個推出一個,比如煉化銷售貿易試行一體化運作和考核、完善天然氣營銷體係、深化擴大與社會資本和民間資本的合資合作等。
兩個多月後的6月24日,中石油召開2014年第二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油氣管網設施公平開放實施辦法》,研究加快新疆油氣資源合資合作勘探開發等事項。盡管此次會議並未公布油氣管網開放的具體辦法以及在新疆合資合作的細節,但至少在程序上可算是進一步推進了改革。
不過,中石油最終的改革大局仍然未定。周吉平在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坦言,會議專項小組要抓緊提出本領域專項改革方案的清單,明確路線圖和時間表,盡快組織力量開展研究,推動改革政策措施的製定和實施,並強調要抓緊組織集團公司全麵深化改革總體方案的起草。
截止發稿時,中石油的改革總體方案仍未發布。對於個中緣由,中石油總部一位負責政策研究的人士對《能源》記者僅僅回應了一句說:“這個得有個過程。”
在改革總方案尚未出台之際,一些局部的改革已經開始醞釀,甚至已經進入實際運作階段,比如在長慶油田進行的市場化招標、成立東部管道公司引入社會資本、總部以及部分子公司的局部機構調整,以及在新疆推出的上遊領域對外開放等。
然而,在《能源》記者接觸的多位中石油內部人士看來,目前看到的這些局部改革措施並沒有觸及中石油的核心業務。
“眼下的所謂改革很難有實質性的大動作。”一位不願具名的中石油中層管理人士對《能源》記者說,“周吉平馬上就要退休了,他的主要工作應該就是維穩、平穩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