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主打 綠城女作家散文小輯
作者:潘茜
下午有茶友聚會,小天說要帶他新收的綠茶來和大家分享。在網上,小天曾發過一些用古法茶碗泡綠茶的照片,有一款蒙頂山茶,很漂亮。抽綠的芽盛在白色的瓷碗裏,一汪清水把芽頭泡開,就像新鮮采摘般嫩綠,碗裏的茶葉如清晨剛冒的尖,早早被收入碗中,待識香的人品賞。雖然從來沒見過小天,僅在網上聊過幾回,他的照片讓我眼前一亮,在如今追求方便快捷的時代裏,能擁有這樣的心境,返璞歸真,因而對他的印象很深。
有天下午,我發現自己收藏的竹葉青因沒好好保存變了顏色,香氣盡失,覺得可惜,在茶友群裏說了甚為遺憾的心情,群友小天很快就有了反應。他說,你試試用微波爐“叮”一下,用熱度把香氣逼出也許還能喝出香來。我按他的方式去做,結果並不理想,但小天很執著,他堅持說我“叮”的時間太短,鼓勵我再試。我喜歡竹葉青並不是隻是貪圖它的香氣,隻是喜歡看著它在茶杯裏自由舒展,清香四溢,若因求香而傷了茶葉,就得不償失了,所以拒絕再試。小天久久不見回音,最後發了個冒汗的頭像,無奈地說,反正都壞了,何必怕傷。我在電腦前笑了,可以想象小天對我的行為不予理解並摸不著頭腦的樣子。其實,他哪裏知道,人若愛上一件東西,就算它早已缺失原貌,心底裏那份情感總是要珍藏著的。
麵對變得灰暗的竹葉青,和往昔一樣,用溫和的水來泡它,看著茶葉依然如往日般在玻璃茶海裏一枚枚直豎起來,尖尖地挺著身子,正在一漾一漾地在完成它們最後的舞蹈。竹葉青的香味隨著水氣飄散蒸發出來,清清淡淡,撩撥人心。忍不住還是要喝,輕輕一口送入嘴中,水溫剛剛好,茶味雖然有些濁,但還是香的。入口那一刻就想告訴小天,雖然他的“叮”沒能讓葉兒恢複,但似乎還了一點魂,不然那依稀可辨的香味中怎麼會多了些沉氣,讓人憂傷。
我趕去赴茶友聚會,目的是為了小天收藏的碧螺春。老早就聽人說過這款茶,有人說那是種“嚇煞人香”的茶。有人說,這茶不是一般人喝得出其中滋味的,它有股如“女人般的霸氣”。我一直沒喝過正味的碧螺春,當然不想錯過這次品茶的機會。趕到我們的茶聚地點已近黃昏,斜陽透過玻璃窗灑在茶攀上,金晃晃的,坐下,視線越過茶具沿著邕江逆流而上追尋斜陽。
小天這次拿過來的碧螺春,東山、西山兩種都有,東山的茶葉毫明顯比西山的多,毛茸茸的,隻隻葉兒卷在那兒留著小小尖尖的尾巴,極其可愛。
茶友小左先溫好水,很鄭重的樣子,把水高高落入高杯中,杯中的茶毫頓時翻滾起來。小左說,那叫“風起雲湧”。小天笑說,對他而言像“煙霧滾滾”。為小天的玩笑我們都樂了,小左卻還是那麼認真,他不苟言笑地說:“嗯,也是那樣的感覺!”
小左就是那樣認真的人。第一次見他,他教我們喝鐵觀音,很認真地強調品茶每一個細節和感受。他每次泡茶都做到完美,從水溫的控製和聞香的時機,在要求上都有所講究。記得那天試了幾款鐵觀音,麵對不合格的茶,小左會反應強烈,直言不諱;麵對好茶,他一副很享受的樣子,在鼻喉中深深品吸,還說真正好的鐵觀音不會卡喉。其實每款茶葉,無論價格高低,都有可取之處,品茶如同人生,如果追求極致,會累了自己。
碧螺春入口的時候,並沒有我期待中的那樣驚人。心想,也許是因為期盼得太久,期待得過高,所以待到品嚐時卻一時間不知所措的原因吧!那一刻心裏隻知道焦急,再品不出什麼茶性來。
隨後的西山碧螺春就更難喝出茶的好味道了。小左對茶沒做任何評論,隻看著杯中泡了幾泡之後的茶葉告訴我們,碧螺春還有一個特點:茶葉在杯中泡過之後會逐漸升起,漲得越高茶就越好,好的碧螺春泡開後能漲三倍以上。小左所指的是針對茶葉的彈性而言,好的人生在適宜的環境中也能發揮出數倍能力。
我們靜靜地候在那裏看葉兒在杯中漲,夕陽在窗外紅紅的暈開了整片天,豔豔地鋪散著它們的激情,陽光打在透明的高杯上,紅色在外,綠色在內,中間隔著一層曖昧的桔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