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5章 中老年四季養生保健(2)(3 / 3)

溫脾法夏天貪食生冷致寒積脾胃,而影響了人體的消化功能。此時可用較厚的紗布袋,裝炒熱的食鹽100克,置於腹部,有溫中散寒止痛之作用。也可用肉桂粉3克,蓽撥粉10克、高良薑粉10克,裝入紗布袋內,夜間置於臍上,能起到溫脾胃、止吐瀉之作用。

13.夏季養生有哪些飲食宜忌?

夏天出汗多,飲水多,胃酸被衝淡,消化功能減弱致使食欲不振。因此,夏季飲食應清淡而又能促進食欲,這樣才能收到養生保健的目的。

少油膩,多苦酸少食過於油膩的大魚大肉及用糯米、黃米等製作的黏滯性食物,人食用後容易積滯於胃內,使胃液分泌增多、加重胃腸負擔、影響胃動力,出現返酸等症。要適當多吃一些苦味的食物,如苦瓜等。夏季吃苦味食物,就能清泄暑熱,增進食欲。同時,中醫認為,味酸的食物能收濕利澀。夏季汗多傷陰,食酸能斂汗,止泄瀉。

少辛辣,多清淡夏季食欲減退,脾胃功能較為遲鈍,此時食用清淡之品,有助於開胃增食,健脾助運。一些人錯誤地認為進食一些辛辣食物,能夠增進食欲。可是辛辣食物會刺激胃黏膜,從而引發胃炎、胃潰瘍等症。飲食清淡,並非頓頓吃稀食素,而應該保證足夠的營養,供應充足的蛋白質和維生素。

少食溫熱性食物食物有性味之分,人體有寒熱之別。體質偏熱的人夏季尤其要少吃溫熱性、熱性食物。熱性食物主要有羊肉、狗肉、草魚、桂圓、椰子等。

少冷品,多溫水老人脾胃消化吸收能力已慢慢衰退,在夏季又要受到暑熱濕邪的侵襲,影響了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如吃生冷食物、飲冷飲,就會損害脾胃,導致泄瀉、腹痛之症發生。要留心補充水、鹽。單純補充水、鹽時,可視出汗多少而定,一次飲水量不宜太多,可采取少量多次的飲水方法,水溫以10℃上下為宜。粥、湯是每天飲食中不可缺少的內容,能夠補充水、鹽的丟失,又易消化吸收。

14.夏季養生三大原則八項留心是什麼?

為了健康安全地度過酷暑盛夏,夏季養生中,人們必須遵循三大原則、八項留心。

(1)三大原則:

慎起居莫隨意夏季應堅持“晚睡早起中午休”。夏陽升得早,空氣新鮮,起床後到室外活動利於健身;中午氣溫高,適當午睡可補充夜眠不足。居室要經常通風、灑水,亦可輔以台扇、吊扇及空調器以調節溫度,使室內溫度保持在25℃左右,最高不超過30℃,濕度在60%上下。室內宜用日光燈,不用白熾燈照明。窗戶宜懸掛淡綠色或淺藍色窗簾,以增添陰涼幽靜的感覺。有人測定,樹木遮陽的牆壁表麵,溫度可低8℃左右,有藤蔓植物的陽台要低5℃左右,因此搞好住所綠化,其室內便會清新涼爽。夏季暑熱外蒸,毛孔開放,人體易受風寒濕邪侵襲,故夏季不宜露宿,不能以地麵、陽台為床,不能對扇、當窗而眠。

調飲食少膏粱夏季飲食以清淡、新鮮、易消化為主,如蔬果、蛋類、豆製品等,少食高脂厚味及辛辣上火之物。烹調應注重色、香、味,以增進食欲。要多喝白開水或含微量元素的礦泉水;亦可自己製作一些清涼食品,如綠豆粥、蓮子粥、荷葉粥以及赤豆糕、酸梅湯、菊花茶等;還能夠吃一些新鮮涼拌菜,加些醋、蒜泥、薑末等調味品,既能解暑祛濕、健脾益腎,又能抑菌殺菌、預防腸道病。

重養神莫躁狂有研究指出,有10%的人夏季會出現情緒、心境和行為異常,表現出情感障礙。古人說:“調息靜心,尤如兆雪在心。”因此,人夏後,首先要思緒平靜、心氣和暢、情誌愉悅,不能夠熱為熱、急躁激動,“心靜自然涼”。在高溫天氣盡量少講話,不做激烈體力活動和緊張的腦力思考,少在烈日下長時間地勞作和行走。《醫書》指出:“善攝生者,不勞神,不苦形,神形既安,病患何由而致也。”

(2)八項留心:

睡眠要充足健康來自於睡眠,俗話說:“每天睡得好,八十不見老。”良好的睡眠能增強人體抗老防病能力。因為夏季蚊蠅騷擾,且天氣炎熱不適,常使人睡眠不足或睡得不香。因此,保證足夠的睡眠是夏季保健的重要環節。首先,每天應午睡1~2小時;其次,不能人睡太晚,以免打亂生物鍾節律:第三,努力創造舒適、安靜、和諧、使身心完全放鬆的入睡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