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6章 中老年四季養生保健(3)(1 / 3)

冷飲莫多食過量地吃冷飲會刺激胃腸蠕動,縮短食物在胃腸內的停留時間,影響人體對食物營養的吸收。此外,人體熱量在炎炎夏日裏難以散發,體內胃腸溫度也相對較高,驟然進食大量冷飲,會導致胃腸痙攣、腹痛等。

木上不久坐老人家們常說“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其原因是夏季氣溫高、濕度大,久置露天裏的木頭(如椅、凳等)含水分較多,表麵上看來是幹的,經太陽一曬,它便會向外散發潮氣,久坐其上,能誘發痔瘡、關節炎等。

外出當防曬夏季外出應盡量避開“驕陽似火”的晌午,確需外出時,要打遮陽傘或戴遮陽帽、太陽鏡等,有條件者可在暴露部位塗抹防曬霜。烈日下勞作時,要定時休息。

飲食富鉀、鈉盛夏人體多汗,常耗傷津液,使鉀鈉丟失較多。因此宜多補充水分和鉀鈉元素,如多吃一些水果及含鈉食物,防止低血鉀和低血鈉的發生。

高溫別貪涼外出歸來時,勿立即以冷水衝洗出汗的身體,以免全身毛孔突然閉合,使熱量留於體內不得散發;勿臥於磚地、水磨石地,防止引發關節炎、坐骨神經痛等;勿將空調溫度開得過低,使室內外溫差過大,導致進出時人體難以適應;勿長時間讓風扇直吹身體,以免人體調節失衡而致病。

進補宜益氣炎夏高熱,人體大量出汗,往往氣隨津泄而致氣衰。祖國醫學有“補氣防暑法”,即夏日進補時,宜選取一些補氣藥物,連服數劑,以扶正氣。夏季最常用的補氣藥是西洋參,也可用五味子3克搗碎煎湯代茶飲,可治氣虛不斂、口渴多汗。

疾病早預防夏季氣溫高,蚊蠅昆蟲及病原微生物繁殖迅速,人體此時消耗也較大,抵抗力下降,較易患病。“病已成而後藥之”,那就為時已晚,所以夏病應重在預防。首先要防治心腦血管疾病。資料顯示,進入5月份後,中風、冠心病的住院率增加,死亡率明顯上升。主要原因是體內水分耗損多,導致血液濃縮,使血栓、栓塞、動脈硬化斑塊形成的幾率增加;加之疲勞、情緒不穩、生物鍾紊亂、神經內分泌功能失調等,導致血壓升高、心腦細胞缺血缺氧等而使心腦血管病發生、發展和複發。

其次,防治胃腸道疾患。因胃酸被大量飲水衝淡、胃酸減少,對病菌殺滅能力減弱,常會發生急性胃腸炎,出現嘔吐、腹瀉、腹痛等。

第三,防治傷風。夏日傷風往往夾有暑、濕,出現發熱、頭痛、鼻塞流涕、咽喉腫痛、咳嗽黃痰、口幹舌燥等熱傷風症狀,多由出入溫差過大的空調房間、吹著電扇入睡、冒雨著涼、大汗淋漓急用涼水衝洗引起,也可由盛夏勞倦等元氣虧損而風熱之邪趁虛而入所致。

第四,防皮膚病。如蚊蟲叮咬、熱痱、癤毒及涼席過敏症等,這些皮膚疾患常因瘙癢而用手抓撓,導致感染而痛苦不堪。此外,還有空調病、中暑、夏季情感障礙、亞健康狀態的“苦夏”症等,都應及早預防、及時治療。

15.為什麼空調電扇不能久吹?

炎炎夏日,人們都喜歡在有空調的地方辦公、學習、生活,很多人為了通風還在空調房裏開電扇,但隨之而來的空調腿病、腰背脊椎疼痛、胃痛、痛經等卻屢屢襲人。對此,醫生提醒,在納涼避暑的同時要慎防空調病。

據有關部門統計,腰酸背痛患者中80%是因為在開啟空調的低溫室內工作、學習和生活時間過長,膝關節受寒冷刺激而導致滑膜炎、滑囊炎和膝關節炎等疾病。在此被稱之為“空調腿”的患者中,有三分之一是18歲~30歲的青年人,三分之二是4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其中還有很多是舊病複發。

膝關節病科醫生提醒,室內開啟空調後,地麵水準溫度最低。人的雙腿長期處於地麵低溫中,加之夏季多著短裝,暴露在外的雙膝容易受寒涼刺激。因此,為預防“空調腿”病,盡量不要長時間呆在空調房內,如因工作不能離開低溫空間時,最好穿透氣的長褲、絲襪等以保護膝關節、腳底心。

此外,開空調時應留心以下幾點:

(1)空調溫度不宜太低。通常控製在27℃左右為宜,室內比室外低3℃~5℃為佳。

(2)在空調房裏適當多喝白開水。可用金銀花、菊花、生地等煮水當茶飲用,清熱解毒。

(3)限定空調時間。即便天氣很熱,也不要整天開著空調,更不能讓它直衝著吹。

(4)留心保持房間空氣新鮮。定時給房間通風,至少早晚各一次,每次10~20分鍾。同時,避免空調房裏抽煙。即便是開著空調,最好也把窗戶開一條小縫通風。

(5)出入空調房,隨時增減衣服。晚上睡覺時,蓋上薄被或毛巾被,特別要蓋嚴小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