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8章 中老年四季養生保健(5)(3 / 3)

中醫:別用太熱的水洗澡。從保護皮膚來講,秋天人們不宜洗澡過多,即便是秋季剛剛到來、氣溫不是很低的時候,一天最多也隻能洗一次澡或者兩天一次為好。不然皮膚的保護層被破壞後,皮膚更易感染細菌。因此,講衛生也要適度。

(1)不宜過度清潔皮膚,兩天一澡為宜。

(2)不用過熱的水洗澡。我們洗澡倘若用較熱的水,會讓肌膚變得更幹燥,出現發紅甚至脫皮的現象,這樣也不利於適應氣候的變化。34.秋冬進補為什麼要養陰?

說起秋冬養陰,很多讀者也許不太了解,但要是說起冬病夏治,相信很多人都不會陌生,每年夏天一到三伏那一段時間,市內各大醫院中醫科便是車水馬龍,等待敷貼的病人早早排起了長隊。因為冬病夏治方法簡便,療效確切,因而深受患者歡迎。事實上,秋冬養陰與冬病夏治原本是一對孿生姐妹,隻是因為冬病夏治早為人知,而秋冬養陰尚是養在深閨人未識。

祖國醫學認為,人與自然是和諧統一的整體,即天人合一。在疾病的調理以及養生保健中,倘若能將人體陰陽與四季氣候的特點有機結合,會有事半功倍之效,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便是此思想的結晶。春夏兩季陽氣盛,陽虛之人,此時養陽可得天助,這便是冬病夏治中藥敷貼的理論基礎;而秋冬兩季陰氣盛,陰虛之人需滋陰養液,四季均可補,為何以秋冬最佳?這好比一株幹渴的鮮花,春夏養陰猶如中午澆花,澆下去的水分會被蒸發掉一大半;秋冬養陰好比傍晚澆花,同樣多的水分不但不會被蒸發,還可兼得晨露的滋養。可見,無論是秋冬養陰還是冬病夏治,均巧妙的運用了天時之利,自然事半功倍。

那麼,哪些人宜在秋冬養陰呢?中醫認為,久病傷陰,很多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甲亢、高血壓、慢性腎病、更年期綜合征等一係列疾病均有不同程度的陰虛表現,養陰補虛是這類慢性疾病調理的重要原則,常用的補虛方劑有六味地黃丸等,其中六味地黃丸是中醫沿用千餘年的養陰經典名方,方以熟地、山藥、山茱萸“三補”和丹皮、澤瀉、茯苓“三瀉”組成,補瀉結合,調理陰陽,滋補肝腎之陰,廣泛適用於臨床各類陰虛疾病,秋冬兩季堅持服用,可有效改善久病陰虛體弱的症狀,增強體質,緩解春夏病情。

35.秋季性生活應留心什麼?

秋季對女性來說,會出現性欲減退的現象,特別是中老年女性常常表現在性交時出現陰道幹燥的現象,這是秋季燥氣當令所致。因為燥氣幹澀易於傷津,故有“燥勝則幹”之說。

秋令之際,陰道幹澀不僅影響行房的情緒和歡悅,還可帶來陰莖與陰道摩擦的疼痛和損傷。

為能預防發生陰道幹澀所造成性交中不愉快之情,在秋季行房前可適當延長性前嬉戲的時間,以充分調動激發女性的性欲,也可使用一些潤滑劑。

在這時女子不可因此而情欲消沉,不然會更進一步抑製陰道分泌腺的分泌,造成惡性循環,使歡愉的房事不歡而散。

總之,秋燥當令,房事性交應有所收斂,以養神氣,對陽事漸衰、陰道幹澀等對房事不利的因素應有正確的認識,並采取相應的措施,不要自尋煩惱,而要處之泰然。

36.秋季如何應對脫發?

氣候幹燥的秋天不僅是對皮膚的考驗,對人的頭發也是十分不利的。因為秋天環境濕度太小,頭皮容易幹燥,毛發容易幹枯。倘若這時人體的營養攝入跟不上,就很容易發生脫發現象。從生理代謝角度來說,脫發本是一種正常現象,尤其是在秋季。

但倘若每天掉發頻繁,超過100根/天,就應該認為是脫發病了。因此,倘若人們感覺一入秋,頭發明顯比平時掉得多,就應該留心從生活等各方麵進行調理,以減輕脫發的程度。

減少洗頭次數洗頭不要過頻,幹燥的秋季,有人一感覺脫發多就頻繁洗頭,結果是適得其反,頭洗得越勤,頭發就掉得越多。秋季應該盡量減少洗頭的次數,通常每周洗頭1~2次就足夠了。洗發水不要像夏天那樣使用去油脂和去頭屑的類型;盡量少用堿性大的香皂洗頭;要多用護發素;還可間斷性地使用些啤酒或在水中適當加點食鹽和醋洗頭,這樣可預防和減少脫發。

防曬仍要留心防曬,秋天陽光中的紫外線含量並不比夏天驕陽時少,尤其是天氣幹燥、陽光猛烈的日子,不能忘記防曬,戶外活動也應該盡量打傘,以減少對頭發的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