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9章 中老年四季養生保健(6)(3 / 3)

(2)紅薯(特別是黃心的紅薯):係糧食中營養較為豐富的食品。因為紅薯能供給人體大量的黏液蛋白、糖、維生素A和維生素C,因此具有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腎陰以及和胃、暖胃、益肺等功效。因此,常吃紅薯能防止肝髒和腎髒中結締組織萎縮,防止膠原病的發生。

(3)包心菜:其維生素C的含量是西紅柿的3.5倍,鈣的含量是黃瓜的2倍。包心菜還含有較多的微量元素鉬和錳,是人體製造酶、激素等活性物質所必不可少的原料。它能促進人體物質代謝,十分有利於兒童生長發育。其多量維生素C能增強肌體抗癌能力。

(4)蘿卜:蘿卜含有較多的水分、維生素C,一定量的鈣、磷、碳水化合物及少量的蛋白質、鐵及其它維生素,還含有木質素、膽堿、氧化酶素、甘酶、澱粉酶、芥子油等有益成分。祖國醫學認為,蘿卜性涼味辛甘,入肺、胃二經,可消積滯、化痰熱、下氣貫中、解毒,用於食積脹滿、小便不利等症。可見蘿卜對調理脾胃作用非小,所以有“秋後蘿卜賽人參”之說,對秋季常見的消化不良、風熱型感冒、扁桃體炎、咳喘多痰、咽喉痛等疾病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42.秋季進補為什麼要吃魚?

秋季是體弱者進補的好時機,魚則是進補的好水產食品,不僅味道鮮美,而且營養價值極高。其蛋白質含量為豬肉的2倍,且屬於優質蛋白,人體吸收率高。魚中富含豐富的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維生素D等和一定量的鈣、磷、鐵等礦物質。魚肉中脂肪含量雖低,但其中的脂肪酸被證實有降糖、護心和防癌的作用。魚肉中的維生素D、鈣、磷,能有效地預防骨質疏鬆症。祖國醫學認為食魚要講究對症,對症吃“魚”,它的食用和醫用價值才能顯現出來。下麵列舉常見魚類的藥用性能和食療作用,供選擇食用時參考。

鯽魚:又名鮒魚,味甘性溫。功效為利水消腫、益氣健脾、通脈下乳,清熱解毒等,主治浮腫腹水、產婦乳少、胃下垂、脫肛等症。

帶魚:可補五髒、祛風、殺蟲,對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皮膚幹燥者尤為適宜。可用作遷延性肝炎、慢性肝炎輔助療法。常吃帶魚還可滋潤肌膚,保持皮膚的潤濕與彈性。

青魚:有補氣養胃、化濕利水、祛風解煩等功效。食用可治療氣虛乏力,胃寒冷痛、腳氣、濕痹、瘧疾、頭痛等症。青魚所含鋅、硒、鐵等微量元素,還有防癌抗癌作用。

鯉魚:味甘性溫。有利尿消腫、益氣健脾、通脈下乳之作用。主治浮腫、乳汁不通、胎氣不長等症。

草魚:又稱鯇魚,有青鯇、白鯇兩色,味甘性溫,有平肝、祛風、活痹、截瘧之作用。古人認為,鯇魚肉厚而鬆,治虛勞及風虛頭痛,以其頭蒸食尤良。

泥鰍:味甘性平,有暖中益氣、清利小便、解毒收痔之作用。泥鰍肉質細嫩,營養價值很高,其滑涎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治濕熱黃疸、小便不利、病後盜汗等症。

43.哪些人不宜吃魚?

痛風患者因為魚類含有嘌呤類物質,而痛風則是因為人體內的嘌吟代謝發生紊亂而所致。

出血性疾病患者如血小板減少、血友病、維生素K缺乏等出血性疾病患者要少吃或不吃魚,因為魚肉中所含的20碳5烯酸,可抑製血小板凝集,從而加重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出血症狀。

肝硬化病人肝硬化時機體難以發生凝血因子,加之血小板偏低,容易導致出血,倘若再食用富含20碳5烯酸的沙丁魚、青魚、金槍魚等,會使病情急劇惡化,猶如雪上加霜。

結核病人結核病人服用異煙肼時倘若食用某些魚類容易發生過敏反應,輕者惡心、頭痛、皮膚潮紅、眼結膜充血等,重者會出現心悸、口唇及麵部麻脹、皮疹、腹瀉、腹痛、呼吸困難、血壓升高,甚至發生高血壓危象和腦出血等。

44.為什麼秋季要謹防痔瘡複發?

秋季因氣壓較高,空氣幹燥,很多人會出現口幹舌燥、小便短少等症狀。便秘也是幹燥的秋季易發的病症之一,而經常便秘是導致痔瘡加重的主要原因。因此,在秋天需留心日常防護,情況嚴重者需及時就醫。

因為人肛門直腸部血管回流無靜脈瓣,極易在人體下部的肛門直腸部發生血液淤積,加之大便無定時,便秘、久蹲、排便用力,嗜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生蔥、生蒜、大量飲酒;生活無規律,久坐久立,都可致肛門直腸部位靜脈曲張、迂曲、增生形成痔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