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就業,改善民生
專題報道
作者:夏頤
就業是民生之本,促進就業是安國之策。黨中央、國務院始終高度重視就業工作。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一直堅持以人為本、全麵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堅持把促進就業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頭等大事,確立了就業優先發展戰略,製定實施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積極就業政策,健全了促進就業的法律體係,構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促進就業的體製機製框架,建立了麵向全體勞動者的職業培訓體係,形成了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體係。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於促進就業創業的方針政策,加大了工作力度,在勞動力總量增加較多、就業壓力很大的情況下,就業工作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新成就。
十多年來,我們努力保持了就業規模持續擴大和就業形勢基本穩定,妥善解決了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再就業問題,穩步推進數以億計農村富餘勞動力有序轉移,有效化解新一輪青年就業高峰的壓力,成功應對重特大自然災害、國際金融危機對就業的嚴重衝擊……
從2012年11月在南京召開的全國就業服務經驗交流會上獲悉,我國已基本形成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服務體係,並基本建成統一規範的公共就業服務製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就業促進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說,目前我國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覆蓋了98%的街道、96%的鄉鎮、95%的社區,許多行政村聘請了專職或兼職的工作人員,構建起覆蓋中央、省、市、縣(區)、街道(鄉鎮)、社區(行政村)五級管理、六級服務的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網絡,並建立起職業指導員、勞動保障協理員、職業信息分析師等工作人員隊伍。
此外,當前我國已形成全國統一的就業與失業管理製度。圍繞落實促進就業稅收新政策,進一步完善了就業失業登記製度,實行了全國統一樣式、統一編號的《就業失業登記證》,並將發證人群延伸到高校畢業生,建立了麵向所有勞動者的就業失業登記製度,實現勞動力資源的統一管理。同時實施了公共服務項目免費製度和就業援助製度,為各類就業困難人員開發公益性崗位,為零就業家庭成員提供即時崗位援助……
十多年來,就業創業工作取得的輝煌成就使我們倍受鼓舞,也讓我們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實際的就業發展路子,比如堅持促進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相結合、堅持發揮市場機製作用與強化政府責任相結合、堅持統籌城鄉就業發展、堅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等。對這些重要經驗和有效做法,要認真總結,繼續堅持,不斷完善。
然而,在世界上人口最多、勞動力數量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解決就業問題是一項長期、複雜、艱巨的任務。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勞動力供求總量矛盾和結構性矛盾並存、長期矛盾和短期問題相互疊加、城鎮就業壓力與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壓力以及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交織的基本狀況難以改變,促進勞動者充分就業的任務仍然十分繁重。需要強調的是,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就業的不利影響短期內不會減弱,勞動力總量供求矛盾仍然突出;隨著技術進步、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過程加快,勞動者素質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不相適應的問題將會更加突出,就業結構性矛盾也會更加尖銳。綜合分析判斷,今後我國就業形勢將更加複雜、更加嚴峻。對此,我們必須有清醒的認識,必須付出更大的努力。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在改善民生和創新管理中加強社會建設,要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就業是民生之本。要貫徹勞動者自主就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和鼓勵創業的方針,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鼓勵多渠道多形式就業,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提升勞動者就業創業能力,增強就業穩定性。健全人力資源市場,完善就業服務體係。健全勞動標準體係和勞動關係協調機製,加強勞動保障監察和爭議調解仲裁,構建和諧勞動關係。”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是全麵建設、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也是我國就業事業發展的重要時期。促進就業對於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各級黨委、政府要進一步提高對就業工作極端重要性的認識,切實把促進就業創業擺在各項工作的優先位置,通過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以及更加紮實的工作,切實把這項關係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的大事抓緊抓好。
十多年的就業創業工作所取得的輝煌成就也告訴我們:隻要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巨大的製度優勢,堅持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紮實工作,充分發揮廣大企業和勞動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就一定能夠解決好就業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