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就業與擇業:孰先孰後(1 / 2)

就業與擇業:孰先孰後

專題報道

作者:陳賀

站得高才能看得遠——擇業比就業重要

大多數的畢業生會對第一份工作持謹慎態度,畢竟“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隻有一個好的開始,在人生的道路上,才不會感到迷惑,第一份工作意味著未來的職場方向,是展開職場生涯的基礎。許多人笑言:“職場風雲變幻,入行還需謹慎。”這些同學都認為,第一份工作尤為重要,如果因選擇不當而背離了大方向很可能會造成職業生涯流離失所、碌碌無為。

李家豪是漳州師範學院的畢業生,已經畢業快半年的他目前仍在尋找自己心儀的工作。“我的求職意向是策劃類的工作,雖然在大學學的是新聞學專業,但是對傳媒行業不是很感興趣,反而對策劃更在行。找工作的時候我會將目標鎖定到策劃範圍,因為對其他行業不感興趣也沒有考慮。”在李家豪看來,興趣與自己的特長才是自己優先考慮的,與其從事自己不喜歡的、不擅長的,還不如尋找適合自己的。在半年的求職過程中,李家豪也陸續麵試了幾家公司,但是又如同愛情一般常常有緣無分。“麵試了幾家企業,有的雖然崗位適合我,但是待遇不是很好。有一家待遇相對較好的又在第二輪麵試的時候失敗了。”李家豪覺得這屬於正常範疇,找工作如同討老婆,不能勉強,不能強求,“門當戶對”才最重要。但是因為遲遲不能找到滿意的工作,李家豪的父母可是一天比一天操心。特別是前一陣子,同樣是同年畢業的鄰居在一家小有名氣的企業順利轉正之後,父母更加著急了,常常找李家豪談心。父母親說找不到好的工作就先就業後擇業,先有一份工作至少有個保障,能養活自己。可林銘輝卻堅持認為第一份工作至關重要,第一份工作關係到以後跳槽、晉升、社會地位等,寧缺毋濫。

無獨有偶,就職於廈門某新型文化公司的童夢潔對於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也非常重視。“我認為開始自己的職業生涯必須非常的謹慎,一定要找一家正規的企業,不然對今後的職業生涯影響非常大。比如定級轉正、社會保險的辦理等等,都是關係重大的,如果去了非正規的公司,不僅社保得不到辦理,還有可能失去定級轉正的機會。對此,我認為《喬布斯傳記》給我的建議,我覺得挺有道理的,如果找不到滿意的,就是臨近喜歡職業的工作,在不偏離自己大學學的專業前提下,還是要考慮生存以上生活以下。”

作為成功理想就業的過來人,福州市氣象局的主播楊戰明這麼認為,擇業固然比就業重要,但是擇業也需要結合自身的條件而言,如果你“滿腹經綸”不怕沒有發揮的機會,是金子總會發光,但如果自身能力不夠卻眼高手低隻會讓機會流失。正是抱著這樣的想法,楊戰明在大學時就非常注重自己能力的提升,比如參與社會實踐、提高專業技能,讓自己學有所長、術有專攻,隻有這樣才有機會實現自己的理想。畢業之後,楊戰明就找準了方向,依靠過硬的專業水平,最終通過層層選拔,成為了專業主持人。

所以,大學生在大學期間就應根據自己的性格、能力、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行業或職業範圍,有針對性地鍛煉自己的能力,為自己將來的職業規劃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低起點未必低成就——就業比擇業更重要

保證生存才能夠謀發展,對於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也有人認為應該以積累經驗為主。對此問題,優米網還曾做了問卷調查,有5560位網友投票,其中讚成先就業後擇業的達到63%,占了大多數,鑒於就業壓力先就業再擇業相對而言更加務實、更加保險,當代大學生對此有著清醒的認識。漳州師範學院新聞係的小鍾同學認為,剛出校門,空有理論知識,很難馬上投入到高質量的工作中去,與其在守株待兔地等待機會降臨,不如將寶貴的時間投入到學習實踐中去,提升自我能力,為將來跳槽打好基礎。

持小鍾這種觀點的網友不在少數。網友“super-wukong”說道:“現在的社會現實要求我們要先填飽肚子然後再考慮自己的理想,而且我們中的大部分人其實不知道自己真正的職業興趣在哪,隻有參加工作了,切身體驗了,才能發現自己適合做什麼,喜歡做什麼。不僅如此,還有人認為大學生先就業後擇業是因為大學生的含金量下降造成的,迫於現實的無奈,隻得向現實妥協。”網友“liuyangcheng”說道:“大學生已經成為30年來身價降得最快的身份之一,如果在廉價的身份中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需要不斷地嚐試,就算是走彎路也好,總比沒路可走強。很多人從事的職業跟自己所讀的專業並沒有太大的關聯,但是以一顆平常的心態去對待,收獲的就是一個未來。還是蓄勢待機,去尋找‘那條路’的進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