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揭秘國民黨軍級編製中唯一的中共組織(1 / 3)

揭秘國民黨軍級編製中唯一的中共組織

史海鉤沉

作者:徐寶來

這個組織領導的隊伍走出了4位開國元帥2位大將

1927年11月下旬,在中國革命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朱德在湖南汝城秘密組建了國民革命軍第十六軍的中共軍委,這是中共曆史上唯一在國民黨軍級編製中建立的組織。它的成立,加強了對十六軍中三支革命隊伍的領導和聯係,溝通了同湘南、粵北各縣黨組織的聯係,對保護和發展十六軍中的共產黨組織,培養和造就陳毅等革命家、軍事家,為策劃和發動湘南起義,發揮了重要作用。

秘密組建中共第十六軍軍委

1927年南昌起義後,起義軍南下潮汕,遭到嚴重的挫折與失利,軍需無法接濟,傷病員無法治療。為了保存革命力量,11月,朱德在困境中決定與曾在雲南講武堂同學時結下金蘭之交的國民黨第十六軍軍長範石生合作。11月21日,朱德來到湖南汝城同範石生部第47師師長曾曰唯談判,經過兩天談判,雙方達成合作協議:同意朱德提出的部隊編製、組織不變,要走隨時走的原則;起義軍改用第十六軍47師140團的番號,朱德化名王楷,任47師副師長兼140團團長(不久,範石生委任朱德為第十六軍總參議);發給薪餉、彈藥和被服。談判結束後,範石生赴汝城和朱德會麵,並迅速供應朱德所部一批現款和彈藥、冬衣、被服等物資。

隨後,毛澤東等領導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部隊——工農革命軍第1師第1團第3營改稱國民革命軍第十六軍第47師第141團,由張子清任團長。在汝城組建的工農革命軍第2師餘部2師1團,由範石生部的中共地下黨員韋昌義介紹,與朱德取得聯係,改稱為第十六軍特務營,原第1團團長何舉成任營長。

同年11月26-28日,朱德、陳毅在汝城主持召開湘南和粵北黨組織負責人聯席會議,會議決定12月中旬在湘南舉行年關暴動,要求各地分頭進行準備。為了加強黨對第十六軍第140團、141團和特務營這三支武裝力量及第十六軍原有共產黨員工作的統一領導,朱德和陳毅在汝城縣城秘密地成立了中共第十六軍軍委,陳毅任書記。這一組織的建立,與汝城地區工農運動的蓬勃開展、十六軍政治部的組建以及朱德的建黨思想和統戰思想都有著重要聯係。

如何在國民黨軍級編製中誕生

生機勃勃的汝城工農革命運動是中共第十六軍軍委誕生的土壤。1927年初,汝城中共組織從挫敗何晉卿等反革命武裝叛亂事件中吸取經驗教訓,將革命鬥爭的重點轉移到武裝保衛革命成果上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馬日事變後,革命處於低潮,而汝城的工農革命運動卻獨樹一幟,高潮迭起,“被譽稱為‘新湖南’和類似‘十月革命’前夜的‘彼得堡’”。當時,汝城黨組織和農民協會召開反帝討蔣萬人大會,成立縣農軍總部,統一指揮全縣武裝,開辦兵工廠,舉辦農軍幹部訓練班和農軍黨校,用革命武裝打擊反革命力量。

六七月間,湘粵贛邊及廣東東江地區千餘農軍轉移到汝城,汝城彙集的農軍達到5000餘人,受到中共中央的關注。為加強對汝城地區革命武裝力量的領導,7月初,中共駐汝城特別工作委員會、湘南特別軍事委員會成立。7月底,中央派中央農運委書記毛澤東到湘南特委主持工作,並令集結在汝城的農軍整編組建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2師。9月,這支隊伍攻克桂東、汝城,率先成立了汝城縣蘇維埃政府,實現了湖南省委的計劃,對湘南地區的武裝鬥爭產生了重要影響。

9月中下旬,在湘贛邊舉行秋收起義的工農革命軍第1師嚴重受挫,由5000人銳減至1500人。毛澤東審時度勢,動員官兵放棄攻打大城市長沙的計劃,移師到湘南汝城大山區建立革命根據地。1928年4月,毛澤東帶領1師1團到汝城和資興建立了龍溪革命根據地和蘇維埃政府。

同樣,為保存革命種子,1927年11月中旬,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軍餘部千裏轉戰到汝城,得到了汝城縣黨組織和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援,並與範石生建立了統一戰線。接著,順利召開了湘南粵北黨組織負責人聯席會議——汝城會議,部署了湘南起義。如此形勢下,中共十六軍軍委秘密誕生。

十六軍政治部是組建中共十六軍軍委的組織基礎。1926年春,範石生駐廣州代表杜韓甫與“新滇社”負責人、黃埔軍校政治教官王德三(又稱王懋庭),向時任黃埔軍官學校政治部主任、總教官、主持中共廣東區委軍委工作的周恩來、總政治部副主任孫炳文提出要求,請派得力政治骨幹前來十六軍,幫助建立十六軍政治工作機構,開展政治工作。

周恩來欣然答應,馬上通過王德三,將共產黨員趙薪傳(又名趙貫一)、書義光、王振甲等十餘人派入範部,建立黨組織,組成十六軍政治部。他們分別擔任秘書、科長、股長以及下屬部隊的黨代表,而十六軍政治部宣傳科中還有共產黨員趙薪傳、師茂材、吳登雲、魏一吾等人。從此,雙方正式建立了統一戰線。這些黨員分布在第十六軍45、46、47師。其中140團中有中共黨員60多名,黨員人數接近群眾的1/10;141團和特務營中各有中共黨員40餘名。這樣,十六軍中中共黨員達到150多名,具有雄厚的組織基礎,成為中共第十六軍軍委的中堅力量。

朱德建黨思想與統戰思想成為中共第十六軍軍委成立的思想基礎。南昌起義失敗後,朱德與範石生談判合作,使部隊走出了困境。及時成立中共第十六軍軍委,是為了防止有的同誌“掉進染缸”,讓我們的部隊始終保持工農革命軍的本色,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向國民黨官兵宣傳和灌輸共產黨的宗旨,把他們拉過來,以實現在雷州半島發起“第二次北伐”之目標。這是朱德關於實現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由共產黨軍隊延伸到到國民黨軍隊、由高層延深入到基層的建黨思想的重要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