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所有製企業工資差異分析
人力資源
作者:楊成誌
一、研究背景
如今就業形勢日益嚴峻,求職者更傾向於選擇國有部門,公務員、事業單位招聘競爭激烈並逐年升溫,人們對國企也青睞有加,電力、石油、通信這樣的大型壟斷國企更是炙手可熱。而已就業者也存在許多對"同工不同酬"的不滿情緒,主要集中在非國有部門的勞動者、臨時用工性質人員等。由以上種種現象,我們不禁產生疑問,不同企業的工資機製是否因所有製不同而存在差異?
二、實證分析
基於這樣的疑問,我們對國有企業和私營企業的工資進行分解,數據采用中國健康與營養調查(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我們以私營企業為參照標準進行工資差異分解,因為私營企業的工資決定機製更加市場化,同時可以反映國有企業工資偏離市場價值的程度。
表 工資差異分解結果
注:負值表示私營企業的平均工資高於國有企業
結果顯示,這五年總差異全為正數,說明國有企業平均工資高於私營企業,並且工資對數的總差異逐年擴大,國有企業工資優勢逐年提升。從具體數據看,2000年到2011年優勢分別為:12.81%、32.16%、66.95%、79.80%和164.92% ,由這組數據可以看出,國有企業工資從2000年不到13%的微弱優勢擴大到2011年1.65倍的絕對優勢,可以很有力地解釋為什麼國有企業是勞動者就業的理想選擇。
特征因素引起的差異所占比例從2000年的61.59%穩步提升,直至擴大到2011年的73.38%,相應的係數差異所占比例從2000年的38.41%逐步下降,直至減少到2011年的26.62%。二者比例變化趨勢說明,國有企業享有的工資優勢中,大部分是由於國有企業占有更多人力資本優勢資源,應當說這部分差異是市場機製發揮作用產生的合理差異。與此相對的另外小部分工資差異是市場無法解釋的,而這個比例在逐漸降低,它是不同所有製企業間由製度安排不同導致的差異,它反映了國有企業與私營企業在勞動力市場上的分割程度。
三、政策建議
根據上述分析及結論,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1.深化企業改革,規範企業薪酬機製
由於各類企業工資增長並未完全隨市場引導合理發展,而是各具特點:私營企業受市場影響程度較高,員工薪酬也相應地具有市場化特征;而國有企業受原有僵化薪酬製度影響,工資偏離了市場化環境下的正常價值,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同工不同酬"的工資溢價。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企業改革還不深入,企業薪酬製度還不規範,因此,我們需要繼續深化企業改革,加強績效考核,實行企業工資總額和經濟效益掛鉤,建立企業薪酬與市場聯動機製,匹配職工的勞動付出與勞動所得,從而使各所有製企業工資向合理的市場價值靠攏,這樣才能調動廣大職工的積極性,增強企業活力,促進生產發展,提高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