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宋代商品經濟發展特征及原因(2 / 2)

2.從消費的角度看。唐代時期,土地兼並盛行,致使很多農民成為近似農奴的身份,到了五代時期,土地兼並稍有緩解,政府還采取了一定措施,所以很多農民成為佃農或自耕農,等到了宋朝期間,租佃契約關係盛行發展,所以不管是地主也好,主客戶也罷,都不能像莊園時代自給自足的生活。同時,兵製製度的改變,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市場的消費。人口的不斷增加大大促進了市場中的消費。宋朝與周邊民族在商品經濟上的往來沒有因為戰事而中斷,國外對瓷器、絲織品、銅錢、茶葉和工藝品等商品的需求也在逐漸增加,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促進了宋朝商品經濟的繁榮發展。

3.從交通的角度看。交通是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宋代在交通方麵的最主要變化便是航海事業的興起。宋代的造船技術和航海技術都有所進步,並且當時已經能夠利用指南針辨來識別方向,並且在航線上已經由交廣閩浙江淮擴至密州,這都給商品經濟的發展帶來了交通上的便利。據相關資料查證,宋代期間沿海通商口多達十多處,而唐代僅有兩處。並且在海外航程上宋代相比於唐代更加遙遠了,已延伸到江海口的亞丁和東非等國。同時在國內水運上,開通了以京師為中心,通往全國各地的水運路線。

4.從政府的角度看。中原和南方統一後,國家政府采取的“強幹弱枝”的措施。這一措施一改五代地區聯係不便,交通阻塞的局麵,不僅促進了當時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同時也給商業交流提供了穩定的環境。此外政府還實施了“守內虛外”的政策,穩定國內安定的同時,也保持了與周邊民族的和平相處,這對於相互之間的貿易往來十分有利。並且宋朝對商業的重視程度相比之前大大提高,做了很多舉動來促進商品經濟的發展,例如把坊市製度廢除,恢複貨幣的中介地位,接辦民間私營的交子鋪並正式發行交子,同時為了維護穩定商業的信用,在廣州和杭州等地設置了市舶司,用來管理對外貿易以及和周邊民族的貿易往來。政府對商品經濟發展的重視,極大程度促進了宋代期間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童盈,付羨.淺談宋代文化與經濟[J].劍南文學:經典閱讀, 2014,(1).

[2]王迎雙.論宋代商品經濟發展的表征及其原因[J].考試周刊, 2014,(16):18-19.

作者簡介:朱雅嶠(1990.3- ),性別:女,民族:漢族,籍貫:江西南昌,學曆: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經濟史,單位:中央財經大學;孟娜(1990.9- ),性別:女,民族:漢族,單位:中央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