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我國預算績效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經濟視野
作者:朱孝靜 劉偉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預算績效管理已經成為單位管理中的重點內容,我國在預算績效管理上還處於初級階段,預算績效管理的具體規章製度還不夠明確。本文從預算績效管理的開展情況入手,介紹了我國預算績效管理中存在的種種弊端,並提出了一係列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預算績效管理;問題;對策
一、預算績效管理在我國的開展情況
預算績效管理是一項較為複雜、係統的工作,我國為此建立了事前、事中、與事後管理機製,從而提高我國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與效益。一是事前評審,確保財政資金預算的科學合理。在編製預算過程中,要對各部門的預算支出進行研究,將績效評價目標作為首要參考條件,將預算計劃與績效目標相結合,確保預算的編製更加科學、精細、合理。二是事中監控,保障國有資產安全,提高資金使用率。財政部門加強對項目資金管理的監督工作,確保監督管理工作能夠覆蓋我國財政資金使用的各個環節,對國家重點項目、三農、民生等專項資金尤為重視,加大監管力度。三是事後跟蹤問效,保障財政資金使用效率。通過科學合理的績效評價,對項目支出與其目標進行評價,將評價結果作為下年經費的參考,對績效評價好的單位進行嘉獎,為下年度項目資金的使用提供優先批準權,對績效評價差的單位,降低其下一年度的經費開支,從而提高各單位與部門與預算績效管理的積極性。
二、我國預算績效管理存在的問題
1.預算績效理念不強。我國財政預算績效管理雖然已經推行了多年,但是傳統的預算管理理念還是在我國的財政預算管理中占據著主導位置,我國在預算管理方麵還不夠重視財政預算中的效率與效益,許多單位隻對財政資金的來源比較重視,很少對財政資金的使用績效嚴格把關。很多員工在預算績效管理上仍然處於被動的“要我評價”的狀態,而不是主動的“我要評價”狀態,這嚴重阻礙了預算績效管理在單位內部的推行。
2.預算績效評價指標不夠科學。製定科學、合理的績效指標是評價我國財政績效管理的基礎工作,它能夠確保績效評價結果的有效性與權威性。在我國,財政預算績效管理還處於初級階段,財政預算績效數據庫係統還不夠健全,無法共享,財政預算績效評價指標還不甚合理,無法充分、全麵體現單位的整體績效情況,現行的績效評價指標比較統一,無法滿足不同行業與不同階級的單位的評價需求。由於受各方麵條件的製約,部分單位在績效指標的製定上能力較弱,導致績效指標缺乏,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預算績效管理評價的結果。
3.預算績效管理監督不力。我國在實施預算績效的管理過程中,對績效監督管理的重視程度不夠,並沒有建立起符合績效監督管理的相關製度,無法對預算績效管理進行有效的監督與評價。一些單位的信息收集機製與跟蹤問效的手段不夠明確,導致績效監督收集的資料不全,取證困難,無法達到準確合理的績效評價。同時,各單位還不同程度的存在著財務水平低下、會計信息失真、項目支出款項核算不清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