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威廉姆森交易成本經濟學述評(1 / 2)

威廉姆森交易成本經濟學述評

經濟視野

作者:隆興榮

摘 要:威廉姆森交易成本經濟學主要探討企業簽約與市場簽約,即企業、市場及與之相關的契約簽訂問題。威廉姆森從資產專用性的角度來解釋交易成本,再從交易成本來研究合約,他認為:為了使交易成本最小化,無論是在市場還是在企業內部,不同的治理結構都應與不同的交易類型匹配。

關鍵詞:交易成本;資產專用性;根本性轉變;企業邊界

一、基本理論框架

威廉姆森的這本書是在“契約人”的人性假設上來研究合同問題的。“契約人”和“經濟人”不同,具體體現在威廉姆森所假設的兩個行為假設上,即有限理性和機會主義。有限理性是關於人的領悟能力的假定:人在主觀上追求理性,但隻能在有限程度上做到,因而交易雙方就不能完全掌握信息,也不能預測各種可能的變故,交易當事人就必須付出某些成本以便發生突發不測事件、或雙方出現分歧時能夠及時解決問題。機會主義就是指“損人利己”。在機會主義的假設下,當事人會采取投機取巧的行為,使交易的進展向著有利於當事人的方向發展,此時,研究怎樣遏製機會主義產生的交易費用就變得非常有意義,但同時研究和采取措施去治理也會產生相應的治理成本。這兩個行為假設使交易活動變得非常複雜,充滿不確定性,導致各類交易成本增加,產生嚴重的合約問題,因此,對交易方式選擇的研究具有經濟意義。

市場上不同的交易與不同的組織方式相匹配,要研究組織發展的趨勢,首先必須區分各種交易。威廉姆森引入了三個標誌來區分各種交易:資產專用性、不確定性和交易頻率。其中,資產專用性是最能把交易成本經濟學與其他經濟組織理論區分開來的特性。專用性資產通俗點說就是,當協議達成後,已經投入的,挪作他用時會遭受巨大損失的資產。資產專用性要在有限理性和機會主義的假設前提下,同時又存在著不確定性,才會導致一係列的交易成本問題。因為假設人類行為存在機會主義,所以交易存在著不確定性。不確定性隻有在一定條件下才會對組織方式產生影響。不確定性對不涉及專用性的交易影響不大,而對巨額專用資產的交易存在嚴重影響,因為這類交易與不涉及專用性的交易相比,交易雙方的貿易關係更容易被“鎖住”,因此,合同雙方必須設計某種機製來解決問題,而這種治理機製的設立和運轉是有成本的,對於反複進行的大額交易,交易頻率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為建立治理機製所花費的成本是否能得到補償。頻率高的交易中,交易成本會隨著交易次數的增加而被交易帶來的利潤抵消,無疑,涉及專用性資產的交易最適合建立專有治理機製。

二、一個根本性轉變

交易成本經濟學認為,一開始市場上有大量供應商參加競標,但並不意味著以後也會有這樣公平的賣家競爭條件。對於不涉及專用投資的交易,即便在一開始的競爭中獲勝,得勝者也不會因此占優,一旦涉及到專用性投資,第一輪競爭的得勝者在接下來的競標中就會比其他競爭者占優,因為一旦交易關係終止就會造成經濟損失。最初的完全競爭環境變為壟斷市場環境,大數目的競爭者變為事後小數目的競爭者,競爭性投標轉變為小數目的關係依賴,這些轉變被威廉姆森稱為“根本性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