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從學生自身內因出發。(1)學生要增強遭受挫折的心理承受力。在學校,老師喜歡用學習成績好的同學和調皮的同學做對比,調皮的學生的心理也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他們在學校的待遇也不同。長期他們便產生了厭學、逃學的心理。麵向用人單位時,能通過人際關係獲得寶貴的就業信息,能輕鬆的獲得用人單位的青睞。但一部分學生,他們不知道該怎麼和人交流溝通,不懂得怎麼和別人相處。在麵對用人單位時,不能正常和用人單位溝通,用人單位無法從學生那裏獲得信息,因此給就業增加了難度。大學生應該正確全麵地評估自己。隻有正確的認識自己,才能在求職的道理上揚長避短,克服畏懼心理,保持自信心,學會幽默的對待每一次挫折。
(2)改變就業的盲目心理。大學生在畢業前期,他們通過參加校園招聘會,了解用人單位以及崗位。這時一部分同學,開始準備自己的簡曆,主動了解公司文化和需求,能正確的選擇自身的發展道理。而一部分學生,放棄對用人的招聘,他們等著每年國家公招考試,沒有兩手準備。一旦公招考試落榜,他們便沒有任何可以和別人競爭的能力。
(3)大學生就業觀念的轉變。目前的就業競爭激烈,大學生往往把主動權變成了被動權。通過大學的學習,不斷的完善自我,提高綜合素質,培養自己的與人交往的能力、動手能力等,做社會需要的複合型人才。就業形勢的轉變,大學生們也該更新觀念,從傳統思想中解放出來,把目光放長遠。由原來的國有企業、機關、事業單位轉向那些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由原來的經濟發達地區和東部地區到西部地區和經濟欠發達地區,去這些地方展示自己的才華,實現自己的夢想。另外,大學生們要擺正自己的就業觀念,提高就業競爭力,在就業中處於主動地位。
大學生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現代化建設的接班人。大學生的就業心理問題成為他們是否能順利就業的關鍵。做好學生的心理輔導和職業生涯規劃,幫助學生科學合理的求職,提高學生自身的綜合競爭力,為順利就業做好準備。
參考文獻:
吳翠珍.大學生就業心理健康教育[J].合作經濟與科技,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