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紀80年代前,國內經濟建設都是按照平衡發展戰略進行發展的,各個區域經濟發展的差異性很小,但在而後的幾十年的探索中卻日漸凸顯其戰略的低效性,因此,在改革開放後,鼓勵一部分區域先富然後帶動經濟發展落後地區,並通過實行相關的國家政策對東部地區注入大量資金、技術、人才等幫助東部優先發展,其開始的的政策思想是由外向內的逐步推進即由東部-中部-西部來帶動經濟的快速發展,但是隨著政策的深化,東部金融市場經濟的製度不斷完善,該戰略的確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東部地區的資源整合和利用,可是並沒有像預先設想的那樣一起帶中西部的經濟發展,相反卻是對中西部已有的大量資源要素進行的“掠奪”,使本身就發展緩慢的中西部發展更加艱難。
總之,由於區域經濟發展低水平、區域金融發展的體製障礙、統一的貨幣政策、金融政策的差異等約束條件,從內,外部環境製約了西部金融的發展。然而,對於西部自身必須從實際出發,針對自身的情況製定出相應的政策來對付發展的局限性,從而良性的促進金融經濟的發展水平。對於國家也要加大政策扶持來縮小區域差異。而東部也要善於利用自己的優勢促進產業化轉型。
參考文獻:
[1]王紀全,張曉燕.中國金融資源的地區比較和經濟分析[J].金融與經濟,2006(05).
[2]韓俊才,何友玉,張振. 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關係——基於中國東、中、西部六省市的實證分析[J].統計與決策,2006(10).
作者簡介:李冰寒(1990- ),女,瑤族,湖南寧遠縣人,現讀於桂林理工大學管理學院,碩士生,研究方向:房地產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