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於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思考(1 / 2)

關於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思考

教學方法與經驗研討

作者:李曉德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課堂教學改革變得越來越深入,而如何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則受到了人們的普遍關注。要想致力於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不斷提升,在積極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當中,教師必須要對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具有正確的認識,將數學教學有效性的內涵準確地把握住,立足於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從而真正地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目標;有效教學

要想真正的對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進行培養,並揭示其數學思維得以活躍和發展,使學生通過對數學方法的運用從而能夠具備認識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思維,最終對學生數學素養的發展起到有效的促進作用,就必須要對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具有正確的認識,並且在小學數學教學當中真正的落實有效數學教學。本文以人教版《平行四邊形的麵積》這一內容為根據,針對如何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進行了分析和研究。

一、積極的轉變教學方式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對於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當中,教師必須要有機地結合合作交流、自主探索以及動手操作等各種學習方式,並且在這學習方式的運用過程中滲透的模仿與記憶的方式,從而能夠有效的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1]。

如在針對《平行四邊形的麵積》這一內容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問學生“你們在平行四邊形當中發現了什麼”這樣一個問題,這就等於將自主探究的機會提供給了學生。學生可以通過比較長方形的長和寬以及四邊形的底和高、觀察數據、填表格等形式,同時還可以在小組成員之間進行一定的交流,最後再將觀點彙報給老師,這樣就能夠形成一定的猜想:底×高=平行四邊形的麵積。隨後,教師再讓學生將平行四邊形動手用剪刀沿著高剪開,這樣就能夠將一個長方形拚出來,這時候教師再讓學生在以小組的形式針對原來的平行四邊形與新的長方形之間具有什麼關係進行討論,最後教師再在講台當中將操作的過程演示出來,從而讓學生明白“底×高=平行四邊形的麵積”這一結論的正確性。

二、采用高效的練習方式

每節課當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就是鞏固練習,鞏固練習是學生發展能力、鍛煉思維以及形成技能的關鍵環節。但是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仍然不重視鞏固練習的作用,隻是讓學生對一些模仿性練習的情景進行重複和機械的練習,這樣就導致課堂效率變得十分低下。因此要想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必須要將重複低效操練的現狀改變掉。教師應該將新穎的、針對性強的、有梯度的題目設計出來,讓學生能夠在課堂練習當中做到有深度有效的練習,這樣才能夠有效地促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