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肝病的預防(2)(1 / 2)

乙型肝炎疫苗經長期使用後,證明乙型肝炎血源性疫苗是安全可靠的,注射後沒有嚴重的副作用,隻在極少數的人中出現一些較輕微的副作用。如注射部位肌肉疼痛,低熱;偶有紅腫、硬結。另外尚有疲乏感及胃腸道症狀,如嘔吐、腹痛和腹瀉等。一般情況下,即使有這些症狀出現。大多均較輕微,也不需特殊處置,隨著注射時間的延長是可以逐漸消失的。關於乙型肝炎疫苗的禁忌證,認為一般健康人群均可接種,妊娠和哺乳期婦女亦不是接種疫苗的禁忌證,因疫苗是經滅治的無感染性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麵抗原顆粒,對胎兒及母親沒有危險性。乙型肝炎疫苗對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沒有治療作用,也無不良反應,一般不主張使用。另外,凡是在血清中乙型肝炎標誌物檢查時,如果已發現任何一項陽性者,均不需注射乙型肝炎疫苗。乙型肝炎疫苗也有禁忌證的,如果當你知道和發現對福爾馬林和硫酸汞有過敏反應時,那是要禁止使用的;如果你是嚴重的過敏體質,使用時應慎重,應有醫生的指導方可應用,否則禁止使用。

②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是由含有乙型肝炎表麵抗體的人血清濃縮、純化製成的一種免疫球蛋白,具有特異性的被動免疫作用,它是專門針對乙型肝炎病毒表麵抗原的。它可以在血液或細胞外液中,或在粘膜表麵與侵入人體的乙型肝炎表麵抗原起中和作用,並將病毒進一步清除掉。但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不能進入肝髒,特別是肝細胞內,而乙型肝炎病毒侵入人體後又主要在肝細胞內繁殖,因此,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隻能在病毒進入肝細胞之前使用方能有效,才能使病毒被中和而發揮免疫保護作用。

有鑒於此,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注射時間的選擇是非常重要的。如對乙型肝炎病毒標誌物雙陽性母親所生嬰兒,在出生後6小時內注射,其免疫保護作用較強。而於生後48小時以後再行注射,其免疫中和保護能力明顯減弱;若超過生後7天時注射,則無保護作用。因為此時乙型肝炎病毒已侵入新生兒肝細胞內,即使加大劑量注射也是無濟於事的。對於發生意外醫療損傷,有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醫務人員的免疫保護作用的觀察中也證實了上述觀點。因此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的注射時間宜越早越好;否則效果不佳或無保護作用。

哪些人需應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有下列情況者應考慮進行乙型肝炎病毒接觸後的預防注射。乙型肝炎表麵抗原陽性,特別乙型肝炎e抗原陽性母親所生嬰兒;有圍產期接觸者;意外性醫源性接觸者,如被帶有乙型肝炎病毒血液感染的注射針頭、穿刺針刺傷皮膚者;誤輸入乙型肝炎表麵抗原陽性的血液及血液製品者;有同乙型肝炎病人及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密切接觸者;受急性乙型肝炎病人照料的12個月齡以下的嬰幼兒。

以上人員均應適時地注射高效價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高效價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是指每毫升含200國際單位以上的製劑;其用量一般為0.05~0.09毫升/公斤體重。目前國內生產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一般含量在60~160國際單位之間,多為100國際單位;因此使用時用量應相應增加至0.075~0.2毫升/公斤體重左右才能達到免疫效果。

(2)非特異性預防。乙型肝炎的傳染源及多途徑傳播特點,我們在本書已有敘述。針對傳染源及傳播途徑的非特異性預防措施也多與其他型肝炎一樣,在此不再重複。現就有關醫源性傳播、血液傳播中的有些針對性的非特異性預防措再加以強調。

有人曾做過這樣的試驗,輸入10毫升含有乙型肝炎病毒的受染血,就足以引起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在醫療工作中如果忽視了種極微量的血液汙染的可能性,將給乙型肝炎的預防帶極大的危害。

因這種極微量的血液極有可能通過注射器針頭、采血針、手術器械、劃痕針、探針、各種內窺鏡、口腔科牙鑽或拔牙以及其他意外的皮膚擦傷等多途徑侵入人體而傳播乙型肝炎。這樣的情況在以往無一次性醫療器具供臨床使用的年代,其發生是極有可能的。有人做過這樣的調查,將留在針尖的第一滴液體收集,在39份標本中;就有17份發現有紅細胞,而紅細胞由針尖進入注射器內僅需4~5分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