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肝,芮秘方驗方精選(4)(2 / 3)

【治療方法】上藥每日1劑,煎成150ml,每次50m1,連服6個月。

【適應病證】小兒慢性乙型肝炎。

【方劑來源】喬玉槐等:參芪虎蚤湯治療小兒慢性乙型肝炎120例。《中西醫結合雜誌》(8):488,1991。

53.益腎解毒湯

【藥物組成】淫羊藿、生黃芪各15g,沙苑蒺藜10~15g,大枸杞、白花蛇舌草15~20g,0女貞15~20g,花檳榔12~15g,連翹20g,陳皮10g。

加減變化:脅痛選加川楝子、元胡、鬱金;納差選用神曲、麥芽、雞內金;腹脹選用厚樸、佛手、枳實。

【治療方法】水煎服,每日1劑。同時加用幹擾素(衛生部成都生物製品所提供)4萬單位肌肉注射,隔日1次。3個月為1療程,最長不超過2個療程。

【適應病證】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

【方劑來源】趙蕾等: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中醫雜誌》(10):40,1988。

54.瘀膽合劑

【藥物組成】茵陳30~60g,鬱金、桃仁、枳實、厚樸、山楂各10g,大黃10~30g,金錢草30g。加減變化:腹脹納呆加藿香、佩蘭各12g,生苡仁30g;口苦欲飲加黃芩10g,或加重大黃劑量;肝區疼痛、肝脾腫大加延胡索、製乳沒各10g。

【治療方法】水煎服,每日1劑,2次分服。配合複方丹參注射液靜注。

【適應病證】瘀膽性肝炎。

【方劑來源】朱立專:“瘀膽合劑”為主治療瘀膽性肝炎22例。《江蘇中醫雜誌》(1):22,1984。

55.參芍根草湯

【藥物組成】丹參、葛根各:30g,赤芍60~80g,茜草20g。

加減變化:兼有陽明腑實者加生大黃10g(後下),玄明粉2~4g(衝服);兼有心下停飲者加桂枝15g,茯苓30g;兼肝脾腫大者加桃仁、紅花、三棱、莪術各12g。兼寒濕發黃者加肉桂粉2~4g(衝服),炮附子12g。

【治療方法】水煎服,每日1劑。可同時服用西藥維生素c、肝泰樂;消化道症狀嚴重時加10%葡萄糖液500ml/日靜滴,症狀改善後停用。

【適應病證】極重型膽汁瘀積型肝炎。

【方劑來源】汪承柏,22例極重型膽汁瘀積型肝炎的證治。《中醫雜誌》(6):27,1988。

56.茵陳湯

【藥物組成】茵陳、生大黃粉(後下)各:30g,梔子仁15g。

【治療方法】上藥水煎,日1劑分服,昏迷患者采用鼻飼法給藥。此外,配合西醫一般療法。

【適應病證】重症病毒性肝炎。

【方劑來源】陽大中等;大劑量茵陳湯治療重型肝炎療效觀察。《實用中西醫結合雜誌》(6):364,1990。

57.醒腦合劑

【藥物組成】茵陳、金錢草各40g,山梔、桃仁、川芎、枳實、厚樸、石菖蒲、膽南星、天竺黃、元明粉(衝服)各12g,生大黃20g,丹參30g,全當歸、赤芍、廣鬱金各15g。

【治療方法】每劑煎成200m1,每次鼻飼60~100m1,每日4次;每次加服紫雪散2管(每管0.06g)和安宮牛黃丸半粒或1粒,服至清醒為止。並配合應用:①654~2,1~2mg/kg/次,首次靜推1~:3rag,間隔15分鍾1次。後改用1mg/kg/次的654~2加入5%葡萄糖液250ml中靜滴,3~5天為1療程。②複方丹參注射液10支,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4萬單位)500m1中靜脈快滴,5—7天為1療程。③患者清醒後改服肝炎複方I號(茵陳、蒲公英、金錢草、丹參、車前子、茯芩各30g,山梔12g,生大黃、鬱金、澤瀉各15g,白術20g,炒三仙30g),每日2劑,每劑煎2次,每天4次分服,服至肝功轉陰為止。

【適應病證】重症肝炎。

【方劑來源】孫景振:“醒腦合劑”為主治療重症·肝炎初步小結。《江蘇中醫雜誌》(2):16,1983。

58.虎黃合劑

【藥物組成】虎杖、大黃各30g,白茅根60g,苦參15g,鬱金、黃芩、丹皮各10g。

【治療方法】上方每日1劑,療程平均為20天,如有兼證者隨證加減。此外,可配合激素,其平均療程23天,還可根據病情使用血製品、抗生素、糾正水電解質失衡等。

【適應病證】各種重症病毒性肝炎。

【方劑來源】林厚基等:中西醫結合治療重症病毒性肝炎的體會。

《中西醫結合雜誌》(6):374,1985。

59.重肝I號方

【藥物組成】赤芍60~120g,丹參30~60g,茵陳30—50g,梔子、大黃、黃芩各10~15g,連翹10g,鬱金20g,秦艽1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