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方法】上方每日1劑,水煎口服或保留灌腸。
【適應病證】重症病毒性肝炎。
【方劑來源】道立孝等:中西醫結合治療重症病毒性肝炎療效觀察。《中西醫結合雜誌》(2):78,1990。
60.重肝Ⅱ號方
【藥物組成】赤芍30~60g,大黃9g,生地9~15g,蒲公英15~30g,百合15~24g,三七粉3~6g(衝服)。
藥物加減:濕重加生苡仁、豬苓、蒼術、厚樸;惡心、嘔吐、納差加砂仁、雞內金、生赭石、旋複花;重度黃染加金錢草,重用赤芍;便秘加瓜蔞或增加大黃用量;陽虛形寒肢冷、便溏跗腫酌加附子、桂枝、山萸肉、肉桂等,酌減大黃、生地、赤芍用量。
【治療方法】上方每日1劑,水煎分服,並配合西醫綜合基礎療法。
【適應病證】重症病毒性肝炎、重型慢性活動性肝炎。
【方劑來源】李居富等:中西醫結合治療重型肝炎的初步觀察。
《實用中西醫結合雜誌》(2):99,1991。
61.大黃赤芍湯
【藥物組成】生大黃20~40g,赤芍90~120g,丹參20~30g,茜草、茵陳各15~30g,生地、金錢草各15~20g。並隨證加減。
【治療方法】煎湯口服。若不能口服者,保留灌肛。
【適應病證】亞急性重型肝炎。
【方劑來源】宋政等:中西醫結合治療亞急性重型肝炎20例。《山東中醫雜誌》(2)29,1990。
62.益氣活血解毒湯
【藥物組成】黃芩20g,白術、茯苓、桃仁、紅花各12g,丹參、敗醬草各15g。加減變化:基本方適應於氣虛血瘀(精神萎靡、色澤萎黃、納差、頭昏乏力、舌有瘀點、肝腫大等)患者。若熱毒明顯,兼有熱迫血行之出血(鼻衄、齒衄等)等候,則在本方的基礎上加水牛角:30g,生山梔、生地各12g,丹皮10g。
【治療方法】以水濃煎,取汁100ml,多次分服,每日1劑,3—5天為1療程。同時配合西藥,以支持療法為主:(1)調整機體內環境平衡,最主要是糾正水電解質的平衡,並適當給予血製品;(2)腹水者,給予小劑量的利尿劑;(3)有繼發感染的,應用適應的抗菌素;(4)腦水腫者則用甘露醇。
【適應病證】重症肝炎。
【方劑來源】張正華等:中西醫結合治療重症肝炎I臨床與病理觀察。《北京中醫》(5):28,1987。
63.涼血活血方
【藥物組成】白術、黃芩各20g,赤芍、生地各90g,丹皮、鬱金、柴胡、茯苓各10g,枳殼5g,益母草20g,大黃15g。
【治療方法】每日1劑,煎服2次,視病情輕重可連續服10~30劑,或更長時間。
【適應病證】重症肝炎凝血酶元時間(PT)延長者。
【方劑來源】張孝國等:“涼血活血方”治療重症肝炎凝血酶元時間延長35例初步小結。《江蘇中醫》(9):15,1988。
64.芪茜湯
【藥物組成】黃芪、紅花各20g,茜草、炒白術各15g,莪術30g,白礬2g,薑黃6g,生甘草12g。
【治療方法】水煎服,每日1劑,服藥後1個半月複查1次,3個月為I療程。
【適應病證】早期肝硬化。
【方劑來源】高榮慧等:芪茜湯治療早期肝硬化106例的臨床觀察。《遼寧中醫雜誌》(12):13,1989。
65.健肝軟堅湯
【藥物組成】黃芪25g,黨參20g,白術、鬱金、柴胡、杞子各10g,茯苓15g,當歸、山藥各12g,赤芍6g,丹參、鱉甲各30g。
【治療方法】上方隨症加減,每日1劑,水煎分服,療程1~3年。
【適應病證】早期肝硬變。
【方劑來源】李良勝等:健肝軟堅方治療早期肝硬化的療效現察《實用中西醫結合雜誌》(1):27,1989。
66.丹芍軟肝湯
【藥物組成】丹參、赤芍、川芎、桃仁、紅花各15~25g。加減變化:肝鬱氣滯型加柴胡、鬱金、川楝子、元胡、枳糙甲殼、香附子、砂仁、陳皮;脾失健運型加蒼術、厚樸、茯苓、澤瀉、大腹皮、木香、白術;氣滯血瘀型加鬱金、川楝子、元胡、砂仁、三棱、木香、鱉甲。
【治療方法】水煎,每天1劑,煎2次,分2次服。每周服5劑,休息2天。
【適應病證】早期肝硬化。
【方劑來源】樸永日:活血化瘀為主治療早期肝硬化35例。《四川中醫》(8):25,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