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四季食補:吃出健康來(5)(1 / 3)

1.冬季飲食的基本原則

現代營養學研究證實,在低溫條件下,人體熱能消耗有明顯增加,主要是由於基礎代謝增強,出現寒戰及其他不隨意運動、防寒服裝負擔及其限製活動所引起的能代謝率上升所致,這些都已得到生化代謝方麵的證明。專家們認為,冬季膳食的營養特點應該是:增加熱量,保證充足的與其曝寒和勞動強度相適應的熱能。產熱營養素的適宜比例,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以分別占13~15%、25~35%和60~70%為宜。即是說,蛋白質供應量限製在常溫下的需要量水平,熱量增加部分,應以提高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供應量來保證。無機鹽類供應量,應保持常溫下需要量略高一些。維生素的供應,應特別注意增加維生素C的需要量。攝入足夠的動物性食品和大豆,以保證優質蛋白質的供應,適當增加油脂,其中植物油最好達到一半,保證蔬菜、水果和奶類供給充足。若能達到上述要求,則可抵抗冬季的寒冷,保證身體的健康,但目前在我國農村一些地方,人們的飲食仍然是以澱粉為的主碳水化合物,這樣就往往滿足不了人體對各種營養素攝入之需要,結果造成機體衰退和抗病能力低下,感冒、哮喘、氣管炎等舊病複發。

2.少食鹹,多食苦

冬季在飲食調養方麵,中醫還認為應少食鹹,多吃點苦味的食物。道理是冬季為腎經旺盛之時,而腎主鹹,心主苦,從祖國醫學五行理論來說,鹹勝苦,腎水克心火。若鹹味吃多了,就會使本來就偏亢的腎水更亢,從而使心陽的力量減弱,所以,應多食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陽,這樣就能抗禦過亢的腎水。正如《四時調攝箋》裏說:“冬月腎水味鹹,恐水克火,故宜養心。”

冬季飲食切忌粘硬、生冷食物,因為此類食物屬陰,易使脾胃之陽受損。但有些冷食對某些人亦可食,如髒腑熱盛上火或發燒時。比如:上焦蘊熱上火,症狀為舌尖紅赤、苔黃,多見於風熱型感冒、咽喉炎、扁桃腺炎或心火上升等情況;中焦熱盛上火,症狀為尿黃赤、量少,便秘燥結,喜冷飲,苔黃厚;下焦熱盛化火,多見於患有腎盂腎炎、膀胱炎、尿道炎等泌尿係統感染、舌根部質紅、苔黃厚。在上述情況下,均可適當進食冷食。但須注意的是,每次吃冷食不宜過多、過量,以防損傷脾胃。

此外,冬季飲食對於正常人來說,應當遵循“秋冬養陰”、“平擾平陽”的原則,既是使用滋陰替陽,熱量較高的膳食為宜。象藕、木耳、胡麻等物皆是有益的食品。為了避免維生素缺乏,應多吃些蔬菜,如菠菜、油菜及綠豆芽等。

3.謹防冬季食物中毒

還須說明一點的是,要謹防冬季易發生食物中毒。因食物中毒一般容易發生在夏季,在冬季就往往被人們忽視。如有人喜吃炒熟的白果,但大量進食可致中毒,成人吃40~50粒,小孩吃20~30粒有可能引起中毒的危險。原因是白果內含有一定量的有機毒素氫氰酸,氫氰酸毒性強烈,但它遇熱易揮發,故吃白果一定要燒熱炒熟再吃,且不能多吃,更不能生吃。又比如四季豆、扁豆、豆角、芸豆、小刀豆,它們含有皂苷、亞硝酸鹽、胰蛋白酶抑製物等毒素,若大量食用未燒熟、燒透的上述食物,有可能引起中毒,產生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心慌等症狀。還有現在不少人喜歡喝豆漿和吃點黃豆,但若進食了半生不熟的豆漿及未燒熟的黃豆亦可發生中毒,原因是生大豆中含有有毒的胰蛋白酶抑製物和皂毒。冬季大量甘蔗上市,但因長途運輸,有的產生黴變,兒童若食之,可損傷其大腦、肝、腎等髒器,嚴重影響智力。

4.藥膳與食療

冬日嚴寒,人體需要更多的能量來抵禦寒邪的侵襲,尤其是虛寒體質的人更是需要。

當歸生薑羊肉湯

材料:當歸二兩、生薑四兩、羊肉二兩、十杯高湯。

做法:放入鍋中,大火水滾後改小火慢燉,至羊肉燉熟起鍋。

適用:此為治血虛有寒的名方,對血虛有寒而見腹中冷痛,婦女產後虛寒腹痛,有虛寒性的痛經史,皆有良好的療效。

黃燜羊肉

主料選用0.5kg前腿肉。

調料有:蔥、鮮薑、桂皮、大料、肉桂、醬油、植物油2.5g。白糖少許,味精,澱粉。

烹製:先將羊肉洗淨,用開水煮過,撈出,再放入鍋內,加醬油、蔥、薑、肉桂、桂皮、大料。開鍋後移到微火,煮九成熟,撈出晾涼,用刀切成約3.3cm寬、約10cm長的肉條,碼在碗內,加上高湯,放入鹽、味精、料酒少許,上屜蒸透,扣在盤裏,將湯控淨。最後將湯汁調好口味,用水澱粉勾芡,放入明油,淋在羊肉上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