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致病原因
(1)飲酒。飲酒是引起脂肪肝的常見病因,飲酒致脂肪肝可能是酒精對肝內甘油三酯的代謝有直接的毒性作用。健康者,每日飲酒含乙醇100-200克,連續10-12天,不論其飲食是否含蛋白質,均可發生脂肪肝,低蛋白質隻是一種加重因素。
(2)饑餓。由於血糖降低,脂肪肝組織中的脂肪酸被動員入血,使血中遊離脂肪酸升高,肝內有中等度脂肪堆積。
(3)營養不良。由於蛋白質缺乏,而導致極低密度脂蛋白合成減少,這樣造成肝轉運甘油三酯發生障礙,脂肪在肝內堆積。
(4)肥胖。50%肥胖者有肝內脂肪浸潤,這是由於脂肪組織增加,遊離脂肪酸釋出增多所致。肝炎後脂肪肝是由於攝食過多、運動減少,加之肝功能尚未完全恢複,極易造成脂肪在肝內存積。慢性肝炎病人由於不適當地增加營養和減少體力活動,也常伴有脂肪肝。
(5)糖尿病。約有半數糖尿病病人伴有脂肪肝,這是因為糖尿病病人,葡萄糖不能利用,造成三大代謝紊亂,最終使脂肪酸在肝內存積引起脂肪肝。
(6)皮質激素。長期使用激素可使人肥胖並發生脂肪肝。
(7)四環素。可引起脂肪肝,特別是在妊娠婦女,常引起與妊娠急性脂肪肝表現相似的脂肪肝,死亡率高達75%以上。
2.藥膳與食療
減輕體重對因病態性肥胖和高脂血症引起的脂肪肝患者尤為適宜。首先要控製總熱量,每天的進食量限製到最低限度,一般可按標準體重每公斤20~25千卡供應。通過減少熱量供應,就會促使肥胖者體內多餘的脂肪氧化消耗,有助於糾正脂肪肝。
下列食物數量表可供參考:
早餐:去脂牛奶250克或煮老雞蛋1個,花卷1個或粥25克;
中餐:饅頭50克(或米飯100克),小米粥25克,瘦肉丸50克,豆腐125克,蔬菜適量;
晚餐:饅頭50克(或米飯100克),小米粥25克,瘦豬肉50克,豆腐、蔬菜等適量。
按照高蛋白、低脂肪、低糖及多維生素的飲食原則,可選用下列食療方法:
(1)取生山楂30克,每日煎水代茶飲,或飲用山楂衝劑,每次1包,一日3次;
(2)用兔肉100克,佐以麻油10克煮食,一日1次;
(3)取大張鮮荷葉切細,加首烏15克,水煎後取汁200毫升,再與粳米50克加少許冰糖,煮粥食之,一日1次;
(4)以海帶煮豆腐或蘑菇煮豆腐為副食,一日1次;
(5)大棗10枚,芹菜30克,煎湯飲用,一日1次。
3.脂肪肝食療九方
(1)金錢草砂仁魚:金錢草、車前草各60克,砂仁10克,鯉魚1尾,鹽、薑各適量。將鯉魚去鱗、鰓及內髒,同其他3味加水同煮,魚熟後加鹽、薑調味。
(2)魚腦粉:魚腦(或魚子)適量。將魚腦或魚子焙黃研細末。溫開水衝服,每次服3~5克。適用於脂肪肝。
(3)脊骨海帶湯:海帶絲、動物脊骨各適量,調料少許。將海帶絲洗淨,先蒸一下;將動物脊骨燉湯,湯開後去浮沫,投入海帶絲燉爛,加鹽、醋、味精、胡椒粉等調料即可。食海帶,飲湯。
(4)玉米須冬葵子赤豆湯:玉米須60克,冬葵子15克,赤小豆100克,白糖適量。將玉米須、冬葵子煎水取汁,入赤小豆煮成湯,加白糖調味。分2次飲服,吃豆,飲湯。
(5)白術棗:白術、車前草、鬱金各12克,大棗120克。將白術、車前草、鬱金用紗布包好,加水與棗共煮,盡可能使棗吸幹藥液,去渣食棗。
(6)黃芝澤香飲:黃精、靈芝各15克,陳皮、香附子各10克,澤瀉6克。將以上各味加水煎煮,取汁。分2~3次飲服。
(7)當歸鬱金楂橘飲:當歸、鬱金各12克,山楂、橘餅各25克。將上述4味同加水煎煮取汁。分2~3次飲服。
(8)紅花山楂橘皮飲:紅花10克,山楂50克,橘皮12克。將上述3味加水煎煮,取汁。分2~3次服。
(9)黃芪鬱金靈芝飲:黃芪30克,靈芝、茯苓各15克,鬱金10克,茶葉6克。將上述4味水煎取汁,煮沸後浸泡茶葉。
豆腐、腐竹等豆製品,含高蛋白可保護肝細胞,並能促進肝細胞的修複與再生。
小米、蓧麥麵、芝麻、油菜、菠菜、菜花等食品含有豐富的甲硫氨基酸,可促進體內磷脂合成,協助肝細胞內脂肪的轉變。
綠葉蔬菜。
胃貴在養
胃部是我們體內重要的消化器官之一,在正常狀態下,它應該是不停蠕動,將食道送下來的食物絞碎。如果它的蠕動不正常,就會妨礙消化和吸收,令過量氣體積聚,形成胃氣,中醫稱這情況為“呆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