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帶:營養價值很高,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鈣、磷、鐵、胡蘿卜素、煙酸以及碘等多種微量元素。在日本,海帶被認為是長生不老的妙藥,能預防肥胖、心血管硬化、高血壓、心髒病等。
蔬菜:水果和蔬菜中的各種抗氧化劑配合起來,能很好抵禦衰老。“經常吃蔬菜可以使人患癌症的機會下降一半”,這是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癌症研究專家布洛博士對17個國家200項研究進行分析的結果。尤其是大蒜、生薑、紫蘇等蔬菜,對提高抵抗力效果最好。
“魚、豆腐、海帶都相對比較單調,不過蔬菜上卻可以大做文章。”西方一直有一句話:“You are what you eat.”(吃什麼,像什麼),一個每天吃五彩蔬菜的人和一個每天吃漢堡炸雞的人,在你腦海中是什麼樣子?大家一想就明白。
其實,吃各色蔬菜,不僅是為了好看,很多色素本身就是抗氧化劑。
黃色:胡蘿卜、甘薯、南瓜、玉米、甜瓜,其中的類胡蘿卜素,能降低罹患癌症的風險;綠色:深綠蔬菜中的葉黃素,能保護眼睛清晰明亮;藍色:茄子、紫甘藍含花青素,可預防腫瘤形成;紅色:西紅柿、甜椒中的茄紅素,可以對抗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白色:白色花椰菜、大蒜、洋蔥有助抗癌。山藥、銀杏等中藥材,都有抗老化的作用。
長壽飲食的11個原則
人到老年,身體各器官功能逐漸衰弱,牙齒開始脫落,消化及吸收力也慢慢減退,胃口自然大不如前。在食量縮小的情況下保證飲食品質,可以遵循以下11個原則:
1.數量少一點
老年人每日唾液的分泌量是年輕人的1/3,胃液的分泌量也下降為年輕時的1/5,因而稍一吃多,就會肚子脹、不消化。
所以,老人每一餐的進食量應比年輕時減少10%左右,同時要保證少食多餐。
2.質量好一點
蛋白質對維持老年人機體正常代謝,增強機體抵抗力有重要作用。一般老人每公斤體重需要1克蛋白質,應以魚類、禽類、蛋類、牛奶、大豆等優質蛋白質來源為主。
3.蔬菜多一點
多吃蔬菜對保護心血管和防癌很有好處,老人每天都應吃不少於250克的蔬菜。
4.菜要淡一點
老年人的味覺功能有所減退,常常是食而無味,總喜歡吃味重的食物來增強食欲,這樣無意中就增加了鹽的攝入量。鹽吃多了會加重腎負擔,可能降低口腔黏膜的屏障作用,增加感冒病毒在上呼吸道生存和擴散的幾率。因此,老人每天食鹽的攝入量應控製在5克左右,同時要少吃醬肉和其他鹹食。
5.品種雜一點
要葷素兼顧,粗細搭配,品種越雜越好。每天主副食品(不包括調味料)不應少於10樣。
6.飯菜香一點
這裏說的“香”,不是指多用鹽、味精等調味料,而是適當往菜裏多加些蔥、薑等調料。人的五官是相通的,可以用嗅覺來彌補味覺上的缺失。聞著香噴噴的飯菜,老人一定能胃口大開。
7.食物熱一點
生冷食物多性寒,吃多了會影響脾胃消化吸收,甚至造成損傷。因此,老年人要盡量避免生冷食物,尤其在嚴冬更要注意。
8.飯要稀一點
把飯做成粥,不但軟硬適口、容易消化,而且多具有健脾養胃、生津潤燥的效果,對益壽延年有益。但老人不能因此而頓頓喝粥。畢竟粥以水為主,“幹貨”極少。在胃容量相同的情況下,同體積的粥在營養上和饅頭、米飯相差很多,長此以往,可能會營養不良。
9.吃得慢一點
細嚼慢咽易產生飽脹感,防止吃得過多,可使食物消化更好。
10.早餐好一點
早餐應占全天總熱量的30%-40%,質量及營養價值要高一些、精一些,但不宜吃油膩、煎炸、幹硬以及刺激性大的食物。
11.晚餐早一點
“胃不和,夜不安”,晚餐吃得太晚,不僅影響睡眠、囤積熱量,而且容易引起尿路結石。人體排鈣高峰期是在進餐後的4-5小時,如果晚餐吃得過晚或經常宵夜,那排鈣高峰到來時,老人可能已經上床睡覺了。老人的晚餐最佳時間應在下午六七點,而且不吃或少吃宵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