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活到天年:健康長壽的食補妙方(2)(2 / 3)

蘿卜有許多藥用價值,比如其種子能消食化痰,下氣定喘;葉子能止瀉;蘿卜結子老死的根,叫地枯蘿,能利尿退腫。民間所說的“蘿卜能止咳順氣消食化水”皆緣於此。難得的是蘿卜的這類藥用效應與茶有著相融之處,入秋吃點蘿卜,喝點好茶,對於消除暑期人體中鬱積的毒熱之氣恢複神清氣爽是有醫學根據的。還值得一提的是“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一副養生聯亦提到過蘿卜與茶:“青菜蘿卜糙米飯,瓦壺天水菊花茶”,這位老先生大概正是靠著“蘿卜就茶”這一口才長壽的吧!

常喝粥,益長壽

我國自古就有食粥可以延年益壽之說。粥的養生延壽作用已被曆代養生家證實。著名書法家蘇局仙享壽110歲,即得益於粥養生法。蘇老高齡之後,一日三餐喝粥。著名畫家朱屺瞻享壽107歲。他常年保持晚上吃粥的飲食習慣。湖南省桃江縣範香秀女士活到108歲,多年喜歡喝稀粥,尤其愛喝綠豆粥,自稱是“食粥小神仙”。著名人口學家馬寅初也是百歲老人,他尤其愛吃燕麥粥,“每日早餐必備”。我國長壽之鄉江蘇如皋和廣西巴馬,這兩個地區的人都有食粥的習慣,且一日三餐兩粥一飯。

“粥食多厚養”,是說粥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現代研究證實,以米煮粥,澱粉可以轉化為糊精,大分子成分在緩慢煮熬中分解成易消化的小分子。粥內含有多種酶,可以幫助消化。喝粥可以補充水分,既避免血液黏稠,又容易產生飽腹感,有利減肥。老年人脾胃功能較弱,消化能力下降,加之牙齒鬆動,咀嚼無力,口腔唾液澱粉酶分泌減少,影響食物消化吸收。喝粥不但軟硬適口,容易消化吸收,且有健脾養胃、生津潤燥的效果。

各家醫書均認為粥能“暢胃氣,生津液”,明確指出“晨粥益胃”。老年人早餐宜喝粥。在赤日炎炎的盛夏,選食一些粥,對防暑降溫、祛病延年大有裨益。

長壽老人的飲食偏好

1.小米是老人的最佳補品

老人最喜歡小米,把小米當成最好的滋補佳品。小米是穀子去皮後的顆粒狀糧食,曆來就有“五穀雜糧,穀子為首”美稱。體弱有病的老人常用小米滋補身體。祖國醫學認為,小米益五髒,厚腸胃,充津液,壯筋骨,長肌肉。清代有位名醫說:“小米最養人。熬米粥時的米油勝過人參湯。”可見,長壽老人喜歡“米”很有道理。

2.珍珠玉米當主食

玉米,別名玉蜀黍、苞穀、珍珠玉等,它與水稻、小麥並稱為世界三大農作物,是世界公認的“黃金作物”,也是長壽老人離不開的主食。美國醫學會作過普查,發現美國的土著居民印第安人沒有一個高血壓、沒一個動脈硬化。原來是吃老玉米吃的。醫學家研究中發現老玉米裏含有大量的卵磷脂、亞油酸、穀物醇、維生素E,所以不容易發生高血壓和動脈硬化。從長壽老人的體質看,他們很少有高血壓和動脈硬化,這與他們把吃玉米當成主食密切相關。

3.天天一斤奶

喝奶是長壽老人的普遍習慣,尤其是居住在城市的壽星更是這樣。

據說,美國現有25000名百歲壽星,其中80%為女性,她們的飲食習慣是普遍喝奶。美國諺言說:“喝奶使骨骼堅。”百歲壽星貝寧,每天喝兩杯奶,有時喝得更多,所以,她到百歲之時,仍沒有骨質疏鬆跡象。

牛奶營養豐富又比較全麵。奶中賴氨酸含量較高,膽固醇含量低,碳水化合物全部為乳糖,在腸道中可以轉化為乳酸,有抑製腐敗菌生長的作用。牛奶含鈣很豐富,吸收率也很高,還含有較多的維生素A、D、核黃素等,這些對老人來說是必要的、有益的。

牛奶經發酵後製成幹酪,吃幹酪可以預防齲齒。喝酸奶能降低膽固醇,所以常喝酸奶的人不易患心血管病,還能明目、固齒、防止細胞老化等。

4.每天吃一個雞蛋

每天吃一個雞蛋已成為長壽老人的普遍習慣。

百歲壽星,著名經濟學家陳翰笙博士根據營養學的安排,每天飲食堅持“三個一”:“早上吃一個雞蛋,晚上喝一杯奶,中間吃一個大蘋果。”他一日三餐多吃素,少吃肉,科學安排飲食,吃出了健康。

營養學家測定,蛋清中含大量水分、蛋白質。蛋清蛋白有極豐富的氨基酸,且組成比例非常適合人體需要,這種蛋白質在人體中利用率最高。蛋清蛋白對肝髒組織損傷有修複作用。蛋黃中的卵磷脂可促進肝細胞的再生,還可提高人體血漿蛋白量,增強機體的代謝功能和免疫能力。卵磷脂被人體消化後,可釋放出膽堿,膽堿可改善記憶力。蛋黃含的無機鹽、鈣、磷、鐵和維生素都比較豐富。雞蛋中含有大量膽固醇,脂肪屬飽和脂肪酸。吃雞蛋過多,會使膽固醇的攝入量大大增加,會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和危害心腦血管,並增加肝、腎負擔。所以,每天吃1~2個就可以了。長壽老人們從不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