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站式靜心
站式靜心所采用的姿勢是由中醫中的站樁功發展而來的,根據人們站立時四肢擺放位置的不同,可以變化出多種形式,下麵介紹幾種最常用的站式靜心姿勢。
(1)三圓式
三圓式,是指姿勢中要足圓、臂圓、手圓,由於手臂姿勢如抱球,又稱抱球式。
具體姿勢是:
①兩腳分開與肩同寬,足尖微向內扣,呈內八字形(兩足平行或稍呈外八字形也可),五趾輕輕抓地;
②雙膝微屈,膝蓋不超出足尖;
③腰部伸展,臀部似坐高凳般略微下墜;
④上身挺直,含胸拔背,兩臂環抱呈半圓形,猶如抱一圓氣球,鬆肩、墜肘、虛腋,兩手與身體的距離不超過35厘米;兩手指相對,相距約25~30厘米,五指分開,微屈,相鄰手指間約一厘米距離;
⑤頭部正直,雙目輕合,舌不必頂上齶,自然安放即可,下頜微收,全身放鬆。
(2)托球式、扶按式和提抱式
在三圓式的基礎上,人們又創造了托球式、扶按式和提抱式。在做靜心練習時可交替使用這三種姿勢,但不要頻繁變換姿勢,以免影響靜心。
托球式的具體姿勢是:練三圓式兩臂勞累時,可把兩臂輕輕抬起,微向前伸,手與身體距離30~40厘米,兩手心朝上,五指分開,不要用力,好像托著個氣球。
扶按式的具體姿勢是:練抱球式兩臂勞累時,可把兩臂抬起前伸,兩手心朝下,五指分開,雙手如扶在桌上或椅背上,或如扶按在水麵上。
提抱式又叫浮托式,具體姿勢是:初練抱球式兩臂勞累時,可把雙手移至肚臍下邊,手心朝上,兩手手指相對,距離約25~30厘米,手與身的距離約15~20厘米,猶如提抱著一個氣球。
(3)三合式
三合式,是指姿勢要做到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一般是在練三圓式有一定基礎後再練此式。
具體姿勢是:
①全身端正,兩眼平視前方,兩腳一前一後,距離應根據自身身高而定,多在50~70厘米之間,穩當、舒適即可;
②前腳尖朝前,後腳尖朝外,擺成八字形,前腿微直,後腿微屈,全部體重的20%放在前腿上,80%放在後腿上;
③左腿在前方時,左臂與肘彎成135度,肘上舉並向外扭轉,中指、無名指及小指彎向掌心,順其自然彎曲成虎爪狀,拇指與食指成半圓形,食指獨上舉,高度與視線齊平;
④右臂下垂,稍斜向身後約5~10厘米,右肘與右臂彎成直角,右手放在右肋旁5~10厘米處,做護肋狀,手指亦彎成虎爪形;
⑤右腳在前時,上述手臂姿勢相反。
(4)休息式
基本姿勢與三圓式相同,但兩臂下垂,屈肘伸向背後,兩手背輕輕放在腰窩髖骨上,也可以將雙手插在上衣口袋裏,大拇指露在外麵。因為這個姿勢的運動量小,可解除初練其他姿勢時雙臂的疲勞,故稱為休息式。
站式靜心需要人們全身挺直,迫使腰、腿部等許多肌肉群協調工作,體力消耗較大,對健康人可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但不適合體質弱的人;為了避免摔倒,人們在站立時還必須保持警覺,意念也比較緊張,所以靜心深度就差些;站立時因為重心較高、上實下虛,不容易進行腹式呼吸,這也使得人們難以深度靜心。由此可見,站式靜心比較適合做輔助的靜心練習。
2.坐式
坐式是靜心練習最常采用的姿勢,變化也很多,常用的主要有平坐、盤坐兩種。
(1)平坐
平坐是靜心最基本的坐式靜心,具體姿勢是:
①選擇一個與自身小腿長度相等的方凳或硬椅,端坐其上,隻坐凳或椅的前1/3,坐下後大腿平直,兩膝彎曲呈90度,雙腳分開與肩同寬,平放在地上;
②上身挺直,腰部伸展,臀部可略微向後挺;
③雙臂可采取抱球式或托球式,也可讓兩臂自然下垂,兩手輕輕放在大腿上;也可將兩肘外撐,兩手心朝下放在大腿根部;也可將左右手掌相疊,兩手掌心向上,手背朝下,把左掌放於右掌上。兩拇指輕輕相抵結成橢圓形,自然輕放在大腿上,稱之為“手結定印”。
(2)盤坐
盤坐是最正規也最適合做靜心練習的姿勢,主要分為自然盤、單盤和雙盤三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