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九型人格的提升術:靜心(2)(3 / 3)

自然盤的具體姿勢是:

①頭部正直,口眼輕閉,鬆肩墜肘,含胸拔背,腰部自然挺直;

②兩腿交叉盤起,左壓右或右壓左均可,兩足均安放於床或地上(多鋪3~7厘米厚的坐墊,地上的坐墊應比床上的坐墊略厚);

③雙臂自然下垂,雙手可輕輕放在大腿上,也可兩手輕握,置於腹部丹田處。

單盤的具體姿勢是:單盤的姿勢大致與自然盤相同,隻是盤坐時將一條腿盤放在另一條腿上,左壓右或右壓左均可,隻有一隻腳安放於床或地上。

雙盤的具體姿勢是:雙盤的姿勢大致與自然盤相同,隻是盤坐時先將左腳或右腳放在對側大腿上,然後將對側的腳放在左側或右側大腿上,兩腳的腳心都要朝上。

3.臥式

對於身體虛弱的人來說,站式和坐式靜心仍會耗費不少的體力,往往難以保證靜心質量,他們可選擇臥式靜心,主要有仰臥、側臥、半臥三種。注意,臥式靜心所需的枕頭高度要適度,床的軟硬要適中。

(1)仰臥

仰臥是臥式中最基本的姿勢,具體姿勢是:

①平躺在床上,臉朝上,頭正直,口眼輕閉,全身放鬆;

②雙腳自然斜向兩側,或足尖伸直向前探;

③雙臂自然分放在身體兩側,雙手掌心向內,輕貼在大腿外側,或雙臂屈肘向內,兩手疊放於丹田位置。

(2)側臥

側臥的具體姿勢是:

①側臥於床,左側臥、右側臥均可(一般以右側臥為多),頭部略向胸部收,雙目輕合;

②兩腿疊置,雙膝自然彎曲,上麵的腿彎曲程度稍微大些,使兩隻腳安放在床上;上方的手臂自然伸展,手掌向下放在髖部,下方的手臂屈肘向頭部,手掌向上,五指輕輕並攏,放在耳邊;

③也可將下麵的腿自然伸直,上麵的腿屈膝上提,將膝部彎曲成90度後放在床上,兩腿呈一前一後,不再疊放,並將上側腿的腳心頂在下側腿的膝部;上側手臂略向前伸,掌心按在上側膝部,下側手臂彎曲向上,掌心按在上側肘部。

(3)半臥

基本姿勢與側臥相同,但須將上半身及頭部墊高,斜靠在床上,呈半坐半臥的姿勢;兩腿可自然伸直,也可在膝蓋下墊一個3~5厘米厚的墊子,使小腿抬高一些。

臥式靜心不存在不安穩的問題,且臥躺時腹肌是放鬆的,腹式呼吸可以自然形成。但臥式往往過於鬆懈,使得人們要麼浮想聯翩,要麼昏沉入睡。

總體來看,坐式靜心尤其是盤坐靜心是最適合靜心的姿勢,因為盤坐時兩腿交疊,雙足收向大腿根部,整個下肢非常緊湊,整個身體呈現出下實上虛的狀態,對於氣沉丹田極為有利。再加上盤坐時上身是略有些前傾的姿勢特別便於伸腰拔背,含胸收頜,使脊柱從上到下都可以充分伸展,有效打通督脈,極大地促進靜心的效果。站式靜心和臥式靜心則因為自身的穩定性不夠,適合作為輔助靜心的方法。

第三節 靜心的呼吸

中醫一直都在強調,靜心能對身體機能進行非常有益的調理,使得身體陰陽平衡,經絡疏通。更重要的是,在靜心狀態下氣機才能發動,真氣才能勃勃生發。因為中醫學將人的下丹田看做一個熔爐,隻有靜心才能點起熊熊火焰;下丹田也像一個蒸鍋,隻有靜心才能引起沸騰。總之,靜心是對人體有百益而無一害的一種保健方法。

然而,靜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人們總是很難完全排空腦海中的雜念,對於初學者來說更是如此。為此,醫學家、心理學家等研究出了眾多幫助人們靜心的方法,比如人們可以通過調整自己的呼吸、將意念集中於下丹田、看著鼻尖或足尖、想象一股純淨的泉水從頭頂往下流,等等,其中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要數呼吸靜心法。

在中醫看來,呼吸是人生來具有的一種基本生命運動,把意念集中於呼吸,易於誘導靜心,而且便於“意”、“氣”相結合。隻有意與氣結合,才能意到氣到(氣為血之帥,血行氣先行)、氣到力到,力到才能做功(產生較大保健功效)。

對於靜心狀態的呼吸,中醫著作中往往是這樣描述的:“練功(氣功)者幾乎忘卻呼吸,這時的呼吸較平常呼吸更深、更緩、更勻、更細,好像一根絲線,不鬆不緊,不折不斷。有時練功者感覺凡息停止,出現胎息,也就是人的肚臍呼吸;或者出現皮膚呼吸,皮膚吸氣時有涼感,呼氣時有熱感。不管哪種呼吸,都不是刻意追求而是順其自然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