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九型人格的提升術:靜心(3)(2 / 3)

這個呼吸靜心方法的目的就是讓你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使你的思緒變得平靜並且讓你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從而使你能很清晰地看清自己內心的活動,分清哪些是本能,哪些是欲望,從而做出最自然也最合理的選擇。

第四節 靜心帶給身心的變化

許多人都已經開始意識到身體與意識並非兩個獨立的係統,開始認識到它們互相依賴、互相作用的緊密關係。心理學家認為,大多數生理疾病都是情感問題引起的。情感有自己的力量,這種力量不會因為情緒被遮掩或者被壓抑而消失不見,而是會通過身體的細微變化表現出來。許多人因此開始通過觀察身體的變化來審視自己的內心,進而發展到通過審視內心來修正身體變化,從而獲得真正的身心健康。

而通過靜心,我們能較快地達到身心和諧健康的狀態。因為當我們進入靜心的狀態時,身心的每一個細微變化都會被察覺,並得到妥善的處理。當我們靜下心來,注意力在相當程度上被引向知覺和感覺本身時,往往會發現自己的感覺體驗變得十分豐富和細膩,那些日常生活中從未有過或一閃而過的體驗出現了,放大了,持久了,甚至成為主流。

對於靜心的初學者來說,一般需要在練習靜心時注意以下一些身心的變化:

1. 視覺

最常見的是光感。進入靜心狀態時,我們會自發產生光感,它是有顏色的,赤橙黃綠青藍紫都有可能出現,或是一團,或為一片,或隻在眼前,或包容全身,或靜止,或飄動,不一而足。根據中醫理論,這些光感與外界的光線刺激無關,各種光色多與練習者的體質、疾病有關,與心肝脾肺腎相配的五色是赤青黃白黑。某一個髒器有病變時,可以看到與之相關的顏色有一定變化。例如一位脾胃病患者在靜心練習中看到“黑黃色的氣”。

進入最高層級的靜心狀態時,我們還會產生內視功能,能自如地觀察任何髒腑器官、肌肉骨骼、血流心跳等,甚至可以把細小的部分放大觀看,圖像可以是黑白的,也可以是彩色的。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談到經絡起源時所說的“內景隧道,惟返觀者能照察之”,就是內視功能。

2. 聽覺

世界上沒有絕對安靜的環境,因此我們在練習靜心之初,常常會聽到種種細微的聲音,比如風吹拂樹枝的沙沙聲、鍾表的滴答聲、自己的心跳聲等。但當我們進入靜心狀態時,外在的一切聲音都將消失不見。

3.嗅覺

練習靜心時,視覺、聽覺的刺激減少了許多,嗅覺的作用就相對突出,日常不在意的微弱不良氣味在此時會感到是一種障礙。人們可在靜心前點些淡雅的香,不但在嗅覺意義上美化了環境,而且可以提神醒腦,淨化意念,愉悅心情,防止昏睡而有利於靜心。

4.味覺

這裏的味覺是指我們未進食時口中的自然滋味。中醫學認為,健康人平時口中的滋味是淡潤平和的;消化不良者可有口酸口臭;內有鬱熱者可有口苦。練習靜心到一定的程度,口中的自然滋味會有變化,練習者會感到湧出的唾液香甜可口,甘美無比。

5.心軀體覺

這裏指皮膚、肌肉、髒腑或整體的感覺,比如痛如針刺、癢如蟲咬、涼如水繞、暖如火烤、重如壓物、輕如飛絮、澀如鹽漬、滑如油潤等感覺。這種種感覺可以是幻覺,也可以是事實。

6.性覺

當練習靜心到一定階段,會產生類似性快感又勝於性快感的輕微而持久的性感覺。這是因為靜心使得身體的感官功能被放大,任何一點細微的刺激都可能激發強烈的情感效應。

7.忘卻自我覺

進入靜心的高層次狀態後,感官和機體將會“消失”,整個形體乃至自我意識都不複存在。這是產生整體失重失形感的表現。

8. 超越時空覺

在忘卻自我覺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靜心,超越時空覺自然就會產生,從而達到物我兩忘、天人合一的心靈至境。

第三回 九型人格的呼吸靜心練習

給1號的呼吸靜心建議

在九型人格中,1號性格者屬於腹中心,習慣把焦點放在存在本身,在看待世界時往往會受到身體感覺和內在本能的影響。他們總是為了把事情做好而給自己的身體施加很多壓力,努力想要把事情做到完美。因此,我們隻要細心觀察一下身邊的1號性格者,就會發現他們從頭到腳地控製著自己,使整個身體都處於緊繃狀態。而在這種緊繃狀態下,呼吸是很難順暢進行的;呼吸不暢,心也就難以靜下來;心靜不下來,1號就難以看清自己、認識自己。